【精彩】世博展馆对比奥运场馆

标签:
建筑奥运中国馆场馆上海世博会休闲 |
分类: 关于社会》我得社会态度 |
文/夜晨光影
http://s6/small/5234cdd0n84bb0da84c55&690
中国馆“东方之冠”
主题: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建设地点:世博园区浦东A片区
·开工时间:2007年12月18日
·建筑面积:16.01万平方米
·后续利用:永久性专题博物馆
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国家馆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
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演绎,它的建筑语言简练而直率,传统建筑构件的繁复度大大降低。直线条构成了平衡与稳重,四柱之中的空间感增加了通透。挑空33米形成的巨大空间,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感和公共性、开放性,与广场的联接又增强了它的平民化。这些效果都是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所追求的目标。层层叠加、向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振翅飞翔、御风而上的动感,使这个建筑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不同凡响的外观,并予人超时空的想象。它的立面也是很丰富的,多层次的,也为光与影的变化、与大自然的对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在外观上,它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广阔的园区里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它有一种坚固而空灵的雕塑感。何院士透露,外墙参照了故宫外墙的颜色。上层建筑的贴面可以是轻质金属,也可以是轻质陶瓷。柱子是钢筋水泥的。
http://s14/bmiddle/5234cdd0n84bb2f0cf9dd&690
世博主题馆
主题:“城市生命”及“城市人”
·建设地点:B片区世博轴西侧
·开工时间:2007年11月10日
·建筑面积:共12万平方米
·后续利用:永久保留
【主题馆】将通过“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未来”和“城市足迹”五个展馆,全面展示组织者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和阐述。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涵盖城市人、城市、城市星球以及足迹、梦想五个概念领域。围绕这五个领域,上海世博会设立了五个主题馆,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和城市星球馆三个主题馆左右为邻,形成主题馆群,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使用新建展馆,对应“足迹”和“梦想”的城市文明馆和城市未来馆位于浦西世博园区,是使用工业遗产建筑改造的展馆。
作为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2007年11月10日开工建设的浦东主题馆群(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和城市星球馆)位于上海世博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西侧,紧邻轨道交通8号线浦东周家渡站,计划竣工日期为2009年9月底。浦东主题馆群的三大展馆,共计有6.6万平方米展示空间。其中3万平方米的1号馆内没有一根柱子,视野十分开阔。主题馆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的手法,形成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库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浦东主题馆群的设计方案突出反映了上海城市的特征、城市生活的记忆空间和令人陶醉的城市意象,屋面单元的重复对应着里弄的韵律,而三角形的连续构架令人联想到风筝、纸飞机、飞鸟,象征对自由生活的美好期望。
浦东主题馆群将凸现“大功能”、“大绿色”、“大降耗”、“大转变”四大特点。“大功能”主要表现在展示空间大,可以进行充分的主题演绎。超过3万平方米的广场绿化充分体现了“大绿色”,利用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灌溉7000平方米的垂直绿化。
http://s15/bmiddle/5234cdd0n84bb420d76de&690
世博中心
主题:一座充满智慧的建筑
·建设地点:B片区滨江绿地内
·开工时间:2007年6月7日
·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后续利用:转型为会议中心
http://s16/bmiddle/5234cdd0n73ac551bca3f&690
文化中心 【世博中心】,是一个以“功能完善”为首选项的建筑。这个以会议和接待为核心功能的建筑,没有刻意地表现自我,而以纯净的立面形式和规则的方整形态出现,落落大方。正如林语堂笔下的中国建筑“无声地叙述着自己平和的心迹,从而也暗示着自己的端庄有礼”。 世博中心的设计师傅海聪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也曾考虑过多种方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现在这种简洁的连体方案。因为无论从建筑的整体性、功能联系的便捷、还是能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分析,这都是最合适的。”如今,世博中心的会议接待空间沿着外墙分布,既自然地采光通风,又坐拥临江美景;每一层还有大小不一的室外露台,不仅为多样性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也增强了室内的舒适度。 另一个永久性场馆演艺中心,同样是本土设计师原创的精品力作。然而,即使是它时尚的飞碟造形,也是因功能而生。据设计师汪孝安介绍,由于场馆规模从最初的4000座调整为1.8万座,为了解决空间不足的难题,只能通过切割接地区域,来形成“借天不借地”的漂浮形态。事实上,“漂浮”的造型是演艺中心的必然选择。它借助于场馆周边功能区的上移,使下部的开放平台有效解决了各种交通空间的转换及剧场人流的集中疏散问题。 “我们认为,只有以缜密的功能组合为前提,形态意象才能有更为坚实的立足点。”汪孝安说。作为上海未来的大型演艺场馆,演艺中心的飞碟造型里,将举办巨星演唱会、国际冰球赛事、NBA赛事。 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院承担了中国馆裙房部分———地区馆的建筑及项目的整体机电设计,该项目现场设计负责人周红说:“作为设计者,应该努力提供最良好品质的展示场所,提供良好便捷的布展路线和硬件设备,以便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展示发展成就及多民族不同风采,并为中国馆的后续利用和长期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与“平地起高楼,白纸画彩图”相比,改造老建筑要复杂得多。世博园区的所在地,原本是上海重工业厂区,遗存了二三十幢近现代建造的工业建筑。保存老建筑,将之改造成可持续更新的新场馆,也是本届世博会的精彩之一。而本土设计师在这一领域的绿色理念,令人眼前一亮。 期待2010的上海世博,相信是一次精彩的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