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杭山沟沟风景区茅塘古村落将不复存在

(2012-08-26 07:20:46)
标签:

刘庆龙

茅塘

山沟沟

余杭区

鸬鸟镇

分类: 放言妄语

 

 

                  茅塘古村落将不复存在

 

    已经有些年头没有去山沟沟了,这个休息天就去茅塘景区休闲了。

    选择茅塘,是冲着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群山的环抱中错落有致的徽派老宅子去的,印象中的古村落,白墙黛瓦,均为二层木结构楼房,有清代的,有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的房子,那里溪水潺潺、炊烟袅袅,仿佛置身仙境之中。那里可以真正体验到乡土生活,感受身心的宁静与美丽。

    天气很好,空气清新,整个古村落云缠雾绕,但茅塘并不依旧,正在悄然起着变化,我甚至想,长此以往,茅塘古村落会不会慢慢的消失?所以取了这么个题,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余杭鸬鸟区镇两级领导的重视并加以改变。

    昨日,给我最刺激的地方有三:一是路边建筑垃圾随意堆放,甚至直接倒入山谷。二是本来就狭小的景区道路被随意侵占,个别农民的围墙脚已经压上了柏油马路。三是大体量的建筑物在出现,譬如停车场边某户五间三层楼刚刚结顶,体量那个高大呀,把屋后的千年古树都给挡住了。这样的先例一开,如何收场?景区有没有看到?就没有反应?当地政府不顾不问不管?余杭相关部门都没有看到?

    回城就去查山沟沟的资料了。显然,山沟沟有风景旅游规划,有村庄规划;还有不少余杭区镇关于山沟沟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农民建房要求的纪要、文件,尤其是鸬鸟镇的关于《要求对山沟沟景区茅塘村落、汤坑旅游农民房严格控制审批和监管及奖励补助的请示》的批复,都明确茅塘、汤坑两个景点是建筑限制发展区域。没有查到鸬鸟镇关于山沟沟景区农民私人建房的若干规定文件,鸬政(2005)65号文件是自己给自己明确要出台这样的文件的。

    茅塘、汤坑两个景点限制发展区域是啥概念?余杭区镇的文件纪要以及相关规划是这样要求的:一是规划引导农民建房向嵩村、下余、斗坞发展;二是现有的建筑拆旧建新、翻建、修建等都要控制房屋的体量(面积与层高)、墙体材料与建筑风格;三是整个山沟沟村的农民建房控制在三层及以下,茅塘、汤坑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是茅塘,既是景区,又是余杭古村落综合保护区,一般都要求控制在二层。

    据说,茅塘古村落综合保护工程2009年就开始了,还花了大钱,这体现了余杭区政府的重视与推动,但仅仅依靠茅塘古村落的20余幢老宅子及两个旧址被列入余杭历史遗存名单中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景区建筑与农民建房要与之相匹配。

    网上还查到刘庆龙在余杭任区长期间的2005年9月曾经去鸬鸟调研过山沟沟村违法建筑影响山沟沟景区整体形象的问题,副区长屠冬冬、余杭区国土、建设、旅游、城管执法局及城乡一体化办公室、拆违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都参加了调研。针对“批100多平方,一建300多平方;规划一楼两楼,实际造了四楼五楼”的情况,刘庆龙强调,“当地政府要结合汤坑、茅塘两个景区现状搞整治,对已经扩建加层的房子强制拆除,对一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在农民建房标准制定好后,对房屋式样、建筑材料选择上的工夫都要做细,多借鉴成功经验。整治工作既要解决农民生活的实际问题,满足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又要保持景区和谐的整体格调。”姜军任余杭区区长期间也曾于2010年8月就山沟沟景区茅塘古村落的历史建筑保护进行过专题调研,他还指出,“作为全区乡村建筑保护的一个范例,茅塘古村落一定要坚持保护第一,在此基础上对其做一个整体的功能利用规划,以进一步提升山沟沟旅游竞争力,打响山沟沟景区金名片。”我分析,没有刘庆龙、姜军的专题调研,情况肯定更糟。现在看来,刘庆龙、姜军是人走了,鸬鸟的那碗茶也凉了。

    作为一个城里人,一个从事过规划管理的工作者,真诚希望茅塘这样的古村落能够保护好开发好,真诚希望关于山沟沟的规划、文件、纪要不要只是用来装装门面,成为无用的摆设,最后变成一堆废纸。毕竟,茅塘古村落具有不能再生性而更显弥足珍贵;毕竟,茅塘古村落作为历史遗存是余杭乃至杭州发展的记忆和财富;毕竟,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保护、挖掘和利用好茅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才能持续提升余杭山沟沟旅游品位和知名度,才能从根本上持续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如果茅塘不成其为茅塘,没有了古村落的韵味,我们还去那里干什么?哪里不好去?

 

http://s10/middle/52333677gc8208c538399&690

   五间三层,既高又大,且在停车场边上,一进入茅塘就映入眼帘。

http://s14/middle/52333677gc820940fc59d&690    很显然,这是一起以少批多用等方式非法建房的案列。我拍照时,就有不少游客在指指点点,说太不应该了,一定是干部;也没见主人出来干预,也许真的是干部或富户,有靠山,也许是手续齐全,或用特殊方式获取批准也难说。

    不过,游客还是有疑问:该户走建房报批程序了没有?政府批了多少平米?体量、建材、风格是怎么控制要求的?相关管理部门到场了没有?别的农户效法怎么办?要不要追究责任?应不应依法查处?


http://s2/middle/52333677gc82089f121e1&690   围墙外移了这么大一块三角地。

http://s10/middle/52333677gc8208b41a169&690

  很明显,已经压在柏油马路上了。


http://s6/middle/52333677gc82088c05835&690   在这样一个景区,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直接倒入山谷。

http://s7/middle/52333677gc82113048576&690

http://s7/middle/52333677gc8211349f436&690

http://s9/middle/52333677gc821139d1e28&690

http://s12/middle/52333677gc82113f795ab&690

http://s5/middle/52333677gc82114544464&690

 

http://s12/middle/52333677gc821373257ab&690                       此上六张照片摄于2006年的茅塘,现在变化大咯。


http://s4/middle/52333677gc82115aa2053&690

http://s11/middle/52333677gc8211710f88a&690

http://s13/middle/52333677gc8211880a15c&690

http://s5/middle/52333677gc82119b18b64&690

http://s3/middle/52333677gc8211a9be732&690
http://s12/middle/52333677gc8214e0c14eb&690

http://s1/middle/52333677gc8214fb00d80&690    此上七张照片摄于昨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