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的出现和来历(一)
(2011-07-21 16:59:03)
标签:
林玄素径山宋体小古城遗址天宝 |
分类: 径山钩沉 |
再读唐代李华(715—766年)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写的《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始知“径山大师”是鹤林玄素,法钦为“径山长老”。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关于“径山”的文字记录,证明“径山”这个名字至少已经被称呼了1260多年了。法钦到径山是742年,李华的文字写于十年后,又曾亲自“尝闻道於径山”,可信度极高。这说明,在唐代,鹤林玄素已经在径山布道弘教了,而且有了较高的声誉,可以肯定地说,鹤林玄素是最早上径山的和尚,鹤林玄素才是径山的初祖,是径山的开山祖师。径山这个地方,也是鹤林玄素特意留给法钦的。一是认定法钦是其法嗣,是其所有弟子中的翘楚,是能干一番大事的人;二是对其师傅智威禅师的教诲有个交代。
《佛祖纲目》记载:“(法钦)久之辞去,(鹤林玄素)曰:汝乘流而行,遇径即止。遂南行,受具于余杭龙泉寺。”“自受玄素记后,抵临安,行次东北山下,问樵者曰:此何山?曰:此径山也。乃驻锡焉。”这就是说,法钦辞别鹤林玄素时,他告诉法钦,要他往向东向南走,要“乘流而行,遇径即止”,鹤林玄素没有来过径山,怎么会知道径山?
智威禅师传衣钵给了慧忠禅师,而让鹤林玄素“东南正法,待汝兴行。命於别位,开导来学。”“唐玄宗开元(713—741年)中,至京口(今江苏镇江),住鹤林寺。天宝初年至广陵(今扬州)。天宝十一年(752年)去世,年八十五岁。”在那个年代,鹤林玄素不可能不听师傅的话,不去江宁的东南而去了东北的镇江和扬州呢,不得而知。所以,我分析,鹤林玄素期间还是来到了江宁的东南,到了径山,并开始在径山弘扬佛法。
李华,字遐叔,今河北赞皇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天宝十一载(752年)迁监察御史,安史之乱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因自惭而淡于宦进。遂辞官屏居江南,客隐山阴,勒子弟务农,拒绝出仕。终于大历初年。李华作为天宝年间的知名文人,对鹤林玄素十分敬重。鹤林玄素的弟子法钦、法镜他都见过都熟悉,连他们的弟子“悟甚深者大理评事杨诣,过去圣贤诸功德,藏志之所至,无不闻知”都清楚。所以,他写的《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不会有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