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径山志》(卷之七)记载的“游径山记”

(2011-05-08 22:01:15)
标签:

宋孝宗

径山

宋体

万寿禅寺

武林志

分类: 径山文集

 

                  游径山记

                                      (明,吴兴人,御史)

尝读《武林志》,谓径山者,往天目在所必游之径,故日径山。又以此径于临安、余杭二县为会通,故以径名。然考其寺之所由建,则自唐和尚名法钦,号国一者。问其师日:“吾欲建选佛场以卓锡,将何归?”答以“遇径则止”。行至此山下,遇有樵者在山,问之,则以前坞为径坞,乃悟师昔所指授。少顷,又一素衣老人前而致拜,请师登山绝顶,人五峰之间:“愿舍此地为师卓锡之所。第山有一大湫,吾家若去,此湫当涸,幸留一水穴,我将时至以卫师。”言讫,云雾晦冥,风雨骤作,及明既霁,湫水尽涸,惟一穴尚存至今。有龙井者,在本寺通道之左,其深无既,传言并泉直通钱塘江,见于《禅家事类》。迨至宋孝宗,敕赐“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其额即上御书。《志》载楼阁几至三干,盖肇建于唐,而尤显于宋也。

隆庆二年(1568年),岁在戊辰九月三日,予往登焉。路隘且险,至山麓回首,从右而望之,则自浙以西诸山,俯伏逶迤,空旷无际,令人有尘芥六合之意,亦西浙一奇观也。顷之入寺,僧有号梅谷者,迎予入座。饭毕,导予由寺西而上,不数百步,则有喝石岩在焉。旧人题名尚在。

喝石者,盖谓观音化身,与开山和尚讲法,其词颇诞,和尚微致讥诮,乃日:“随师指示。”祖师和尚云:“此有顽石,汝能喝之使下乎?”乃大声喝之,其石随而下。复命喝之使上,石即随而上者如前,遂裂为三,其文象“川”字。游者以丝线彻底经之,与石座无毫发沾里,即其所语法师“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之明证也。今地名前喝界,儿童妇女,皆能言之。如知幻化之事,殆以神通,难以执一论也。

岩之右有灵鸡冢,尚可三尺许,凡师升座讲法,鸡即伫立不动,倾耳听之。讲毕,随众而散。所谓伯牙鼓琴,而游鱼出听,可以互照,非妄传也。又有一白兔,每冬夜时,来与师护膝,若解人意者。

由西而北,则松竹夹道,阴森可爱,殊非尘境。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其是之谓乎?又转而西,则有浴佛池,为泥沙壅淤,止有金莲花遍开拂水,岂佛家所谓莲花色相,历万古而不灭耶?

顷之,步至寺门外,则有碑记者三:中一石,既大而巍然独峙者,即前寺题名,勒宋孝宗御书于石也。碑之北向者,乃宋蔡襄所为《记》。又一碑,低狭仅可三尺,乃东坡苏老亲书三游径山诗,曰“来游”、曰“再游”、曰“重游”也。虽苔藓昏翳,予以手摸读之,尚可讽咏。公之胸次卓越飘然,身世两忘,亦可以想见于千百载之下矣。

再步至山麓,有地一方如砥,予立而视又,时午后天阴,云气蒸蒸然,俯视诸山,如群马百万,跳跃于烟雾中,与初入山之景,变态又大异也。余曰此地若立一亭榭,可以便观眺。僧云:“此宋望江亭也。日久亭废,恨无再创之者。”余为怃然。且堪舆家谓此山五峰攒秀,盖指钵盂、鹏抟、宴坐、大人、朝阳也。其名宴坐者,昔皇(黄)巾贼入山中,祖师坐于峰石。贼疑其为人也,连以矢射之,皆中石。师则宴坐不动,以名峰。余皆以形象之。山僧备道是山典故,历历如指掌。余因记之,以俟博物君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