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丰满宋体景象从头再来天高地远校园 |
分类: 人生感悟 |
在一本很艰涩的评传书中,我看到了这样几个字——“有景象之人”,一瞬间便觉得多日的忧郁一扫而光。有些词,单单地就是一种境界,包含了浩瀚书海的厚度,比如景象。
景象是比境界更为丰满的存在。它由内而外,像多汁的柿子既具古典意象,又有诱人的色彩。从来都是倾心外表美的人,不是普通意义的五官比例,而是眉宇间自有的风韵,于是,会喜欢和长期旅行的人交流,丰富见闻背后最后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态度,对自我,对人生,岁世界,是最吸引我的。有些人风尘仆仆,却最终除了一些不真实的照片之外再也没有留下什么,这一眼便可看透。所以外出旅行,没有拍照的习惯,除了和一些一生只可能见一面的朋友有过仅有的照片。我希望可以遗忘,遗忘曾经的心灵震撼或是心跳,慢慢地过滤,那些零碎的渣滓,对我来说才是有意义的。多年之后的巷尾,看到的一朵娇羞的小花,可能就会让我有在另一个城市某件事物所引发的心情。
有景象的人应该和有景象的事物一样,比如深秋。清净、高远、厚重,却也美得惊人。那么多写秋的辞藻,而爱恋到骨子里的,是那个普通而温润的词——天高地远。想想吧,假如我们一直走,一个人,不停下,在天地的背景下,是否有了景象?单薄、固执,有着理想的意气。
在我见过的人中,给我最“景象感”的是父亲。他无法提供让我从陌生到熟悉的机会,所以规定了他的景象是存在于我的成长之中的。因为懂得,这种感觉便会随着岁月的加深而愈发的明显。年少时争抢好胜,也因了聪明,不断把机会折叠,从头再来亦义无反顾。对志同道合的人,倾其所有情感,对不欣赏之人,不理,完全的反感,和此时的我一样偏执。当意识到责任的时候,特别是现在,总觉得自己老了,再也不争执,温和地看待所有的不公,全部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用他的话说“恨不得孩子上高中,我也去高中任课”,对我们在精神上太过溺爱,以至于我是那么的没有规则,一切的行动都是凭借自己的喜好,甚至没有分寸。现在他练着太极拳,偶尔上几节课,再也不关心除此之外的事情,任凭外在如何的喧闹,即便在小圈子里。
在作家中,有景象的人不少,有大众的,也有小众的。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小众之人,因为他们随意、自由,有着独特的形态,是自由行走的花,而不是经年累月的包装而呈现出来的假象。但若是和那些艺术家,比如画家,音乐家和建筑学家比较,可能这种景象就要弱一些了。你知道,他们是时刻地有内而外散发着芬芳,不停地消解自己,就算枯竭到焦头烂额。他们毫无掩饰,不像作家,总是在文字背后发酵。有时候,更直接的东西给我们最真实的感觉和最美的享受。
而在现当代,民国和90年代是让我觉得有景象的年代,相应地也出现了许多有景象的人物。不胜枚举便没有价值。只看旗袍吧,民国的旗袍,冷静,泛着青铜器的光泽,丰腴,简直就是一只上好的青花瓷瓶,也许恰恰就是旗袍的原因,那个年代给了后人永远的美的错觉。
90年代,是港台影星辈出的年代。即便他们从头到尾都是包装、训练出来的,可到当下,他们大约都四十多岁的样子,在打量他们时,便觉得那个气场,那个味道,都在。比如张艾嘉。不像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明星,虽青春,却没有耐品的资本。
我的人生一直在寻找的情景,也许就是景象吧。所以不在乎很多东西,活得通透、洒脱,释放着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