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蓑依对话著名诗人刘春:写诗也要讲“真善美”

(2011-06-24 10:59:29)
标签:

诗人刘春

琅嬛诗刊

蓑依

曲阜师范大学

文化

分类: 小菲写诗

刘春老师现供职于某媒体,当得知可以采访他时,我一口气把所有要问的问题全写出来了,后来才想到他那么的忙碌,可是,他仍然把所有的问题都非常认真地回答了。给我稿子时,是将近晚上十点多。。。。。。

---------------------------------------------------------------------------

蓑依对话著名诗人刘春:写诗也要讲“真善美”

刘春,男,著名诗人、评论家,“70后”诗人的代表性人物。曾用笔名西岩。1990年起在《人民文学》《诗刊》《上海文学》《花城》《天涯》《山花》《诗歌报》《星星》等刊物发表大量诗歌和随笔作品,其作品被广泛收录于各种权威诗歌选本中,并被大量媒体评论。其2000年独立创办“扬子鳄”诗歌论坛,是国内最有影响的网络诗歌论坛之一。著有文化随笔集《博尔赫斯的夜晚》《或明或暗的关系》、《让时间说话》,诗集《忧伤的月亮》《运草车穿过城市》《幸福像花儿开放》等,诗学专著《朦胧诗以后》《一个人的诗歌史》,编有《70后诗歌档案》《命运的火焰》等。获得过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广西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北京市文艺评论奖、广西文艺评论奖、宇龙诗歌奖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协理事、诗歌委员会副主任。

 

一.刘老师,我是看过您的《朦胧诗以后》这部诗学随笔集真正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它对我影响的深刻和广大已经无法表达。我也曾接触过一批诗人,在我看来,诗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诗歌领域有极深刻的研究,比如您本身就是诗歌评论家;第二类是只是单纯地写诗,不关心诗歌的源流和状态,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您可不可以给我们推荐几部优秀的诗学随笔集类型的著作?

 

刘春:谢谢,正是因为有你这样的读者的鼓励,我的写作才有那么多的激情。《朦胧诗以后》一度是我最满意的集子,当然,现在已经让位于《一个人的诗歌史》了。你所说的这两类诗人并不矛盾。单纯写诗也好,写诗的同时搞研究也好,都与诗歌相关。一个诗人在写诗的同时进行诗学随笔写作或者理论研究,是因为他们觉得有话要说,如果他说得准确到位,就是诗坛的幸事。但作为一个诗人,关键在于能否写出好诗。诗写不好,理论写得好,他就是一个评论家,而不是“诗人评论家”。现在有一些优秀的评论家最初都是写诗的,现在没有人认为他们是诗人,正是因为他们的诗歌质量与他们的评论作品差距太大。而被人们称为“诗人评论家”的人,言下之意,首先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诗人,然后才是评论家。

最近几年出版的诗学随笔集不少,但一来我读得不太多,二来即使读到,深刻印象的也不多。或者别人写得很好,但我没体会出来,因此,我只能向你推荐两部我最近阅读的:王家新的《为凤凰找寻栖所》,张清华的《猜测上帝的诗学》,这两个人都是我尊敬的诗人评论家,这两本书都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然,如果允许我矫情一下,我会推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部和第二部。

 

 

二.当下诗坛鱼龙混杂,所以我经常读一些外国的诗歌。中国新诗是受外国诗的影响而诞生的,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对您的创作哪个影响更大?您最喜欢的外国诗人或是作品是什么?

 

刘春:我不知道西方文化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其实我并不算了解西方文化,但也可能随时都处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比如喝葡萄酒的姿势,喝咖啡的方法,即兴而带有一点炫耀地说说卡佛之类,都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吧。把范围缩小一点:西方文学特别是诗歌倒读过不少,对我应该有比较大的影响。同样,我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影响有多大,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对国人的影响有时候不需要专门去学习,而是潜移默化的。从更广阔的范围看,现在,西方经典文学对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作家来说,西方文学作品和唐诗宋词一样,已经成为一个无法避开传统。甚至有时候我们读一些年轻的诗人的作品,西方文学对他们的影响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说到最喜欢的外国诗人,很多年前,我最喜欢的是艾略特,我以前读书时对艾略特曾经着迷到把几种《荒原》中文译本综合起来,拼凑成一个我最喜欢的译本。不过后来我对艾略特稍微疏远了,也许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喜欢那种简洁而朴素的作品,在诗歌观念上也更趋保守。我还很喜欢过史蒂文斯,比如他的《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至今仍然是绝唱。可是后来我读到他的诗集,就觉得他比较单薄。我今年5月份编辑过一本《我最喜欢的诗歌》,上面收录了大约40个外国诗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我都很喜欢,至于诗人,我却不知道更喜欢谁。

 

 

三.老师,我有时候看同龄人的作品,经常语言华美得不得了,却没有什么思想性可言,在我看来完全是一些词语的堆砌,您认为在诗歌创作中思想性和艺术性两者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之中?

 

刘春:华美没什么不好,关键是华美的背后“有料”。如果为华美而华美,那就是形容词堆砌,是炫技,当然是要不得的。但是,如果一首诗,语言华美,内涵深刻,那就太令人激动了。面对这样的作品,即使读者暂时领会不出其中的深意,那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以前多次用一句老话来说明这种情况——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下子看不出门道,看看热闹,也是挺开心的。比如顾城和海子,或者说欧阳江河,有时候你自以为读懂了,其实你没读懂,但是你读着他们的优美的诗句,产生了一种抚摩丝绸的快感,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这其实也见解地回答了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如何平衡的问题。

 

 

四.根据我的创作经验来看,在各种文体中,诗歌是最容易认识自我的文体。我在写诗的过程中,深刻地感觉到了对灵魂的拷问以及对自身阴暗面的发现。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刘春:你说得很对。诗歌说到底,其实是诗人内心最隐秘的日记,哪怕他从来不这么认为。一个人是否真诚,很容易从他的作品透露出来,即使他如何伪装。以前我们说,做人要讲“真善美”,后来我越来越迫切地意识到,写诗也要讲“真善美”,一个人写下的文字都不是反映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他的文字再美,也是虚假的,虚伪的。

 

 

五.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认识就是优秀的诗歌基本上都在民刊,民刊相对于正式的出版刊物要更开放,更有特色和存在的价值。也可以这样说,像《诗选刊》《星星》一类的是属于大众读物,但民刊属于小众读物,是给特定群体看的。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刘春:所有的诗歌刊物,不管是公开刊物还是民间刊物,都是小众读物。官刊和民刊都发表过很多好诗,也发表过很多劣作,所以没有必要将他们区分开来。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读诗的口味很杂,不论风格,不论出处,只要是好诗。

 

 

六.我是90后,经常会和90后写作者有一些交流,很多90后小有名气的作者都在写诗,并且有些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或者说得到了认可,我们认为诗歌的春天到了,我们甚至对优秀的诗歌出现了狂热,尽管人数不是太多,但已经小有规模。《中国诗歌》、《诗选刊》等都做过90后诗歌大展专题,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刘春:诗歌是一生的事业,当然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年轻人有朝气,有想法,有冲动,提笔写诗是很正常的,因为诗歌就是分行的文字,写一首诗也要不了多少个字,至少看起来是最容易写的。但是要把诗歌写好来,就不是仅仅凭年龄决定的了。一首好诗,除了有才华的成分,还需要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对各种事物的综合能力。90后现在还年轻,在思想和社会阅历上还比较浅,现在就来给他们以过高的评价,还不适宜,但假以时日,他们当然能成为诗坛的主流。

 

 

七.刘春老师是我特别敬重的一位诗人,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对诗歌的不懈追求,踏实、大气,是位真正的诗人。您怎么看待诗人这个群体?真正好的诗人是怎样的?

 

刘春:谢谢你的夸奖,其实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所以,只能把你列举的“踏实、大气”,“真正的诗人”等词汇作为我今后为人为文的目标啦。我还在摸索之中,还不知道“真正好的诗人”是怎么样的,因为这个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也许,读者在看待这个问题时,把“好人”和“好诗人”区分开来理解会更合适。一个好诗人不见得就是一个好人;一个好人,也不见得能够成为一个好诗人。所有人都希望一个写作者人品和文品俱佳,但有时候这种情况比较难看到。所以,我们在读到好诗时,没必要连带着对作者产生崇拜心理;对到差诗时,也不要以为作者的人品一钱不值。一句话:管他呢,读诗吧。

 

 

八.老师,您对我们大学校园里的写诗的同学有什么忠告或者是建议吗?您认为我们的诗刊在定位和主题的选择上应该有个怎样的大方向或者注意些什么?

 

刘春:大学生写诗,是好事,即使写得不好,也是好事。所以我没有什么忠告,只有支持。校园诗刊,还是以刊登同学们的习作为主,同时也要有开放性的视野,比如注意刊登一些经典作品和一些成熟诗人的人物印象和作品解析,供同学们阅读和学习。总之,一个诗歌爱好者,只要在阅读时肯动脑子,并且勤动手写作,坚持不懈,会有所进步的。

最后,我祝愿你以及所有90后诗人取得更好的成绩。谢谢!

 

2011年6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