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复仇”
(2011-02-24 21:41:10)
标签:
皮尔斯玉环邦妮和克莱德安吉丽娜·朱莉伊利斯杂谈 |
分类: 2011 |
2011年2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致命伴侣》,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不凡的票绩,这也是我近来看到的极好的电影之一。影片中的安吉丽娜·朱莉虽然给人带来“人老珠黄”之感,但是不俗的气质、强大的气场和独绝的表演风格,还是让人不禁感叹:老时,更风华。由她扮演的女特工伊利斯爱上了受到国际刑警和黑帮的双面悬赏的亚历山大·皮尔斯,作为明线,在本片中,由于特殊原因,伊利斯也爱上了数学老师“弗兰克”。片中一位警官对她说“真不知道你对男人的胃口,喜欢个诈骗犯还说得过去,可你怎么会喜欢一个数学老师?”按照常理来说,如此有性格、优秀的女特工,不应该爱上一位国际大案的通缉犯,更不应该爱上一位普通的数学老师。可是她就爱上了,而且爱得义无反顾、一发不可收拾。为了他,她冒着生命危险去威尼斯和皮尔斯相会。“他和别人都不一样。”这就是她给皮尔斯的定语。不一样,一定要与众不同,这就是她内心最直面的声音。从根本上看,与其说她爱上了通缉犯,不如说她爱上了一种动荡的、刺激的生活。
另一女性复仇的主题在著名的公路传记电影《邦妮和克莱德》(又名《雌雄大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女服务员邦妮遇见了通缉犯克莱德,一见而欢,随从他一起成立了抢劫帮派,甚至把该“组织”发展到了五人参与的小组,集体实施抢劫,并公开与警方作对。在本片中,女主人公邦妮每每参与抢劫便异常兴奋,而且在逃亡的过程中也追求刺激,频发让人惊异的举动。相信,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都会顿生羡慕和崇拜之情,多么潇洒、浪荡不羁,“坏”的可爱,让人敬畏。邦妮在犯罪和逃亡过程中,爱上了克莱德,在生命面前,依旧,在一起。女服务员的安稳和踏实,不是邦妮所要的,她需要刺激、需要疯狂、需要内心的的释放、需要自由。她要向生活“复仇”。
同样,在中国电影《自梳》中,由杨采妮饰演的意欢和由刘嘉玲饰演的玉环姐妹情深,相依为命,两个女人在没有男人的世界里寻找真爱的存在和长久。很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评定为同性恋电影。可是,我想,每个真正走进这部影片中的人,会理解这份同性之爱的真实和价值。两个被辜负的女人,曾经为了男人自杀,但是被彼此接纳,虽不再相信男人,可对未来仍然充满向往。
这也是一种复仇的方式——向感情复仇。没有男人的生活可以一样精彩、一样有爱的存在,可到头来,这种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正常的,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复仇,其实,也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
女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千千万万,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她们被生活、感情所迫,不得不要在某个层面向庸常的生活、无爱的感情报仇。于是,她们选择了身为通缉犯的爱人、选择了和男人一起逃亡一生、选择了和同性之人不离不弃,这,都是她们报仇的方式。现实无奈,很多擅长心理分析的导演有意识将镜头转向了这一领域,用影像来影响女性的生活,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极端的人生。
生活平淡、内心压抑,无法释放的激情都在与众不同中得以展示——我就要不一样、我就要独活。可是,最终我们也发现,一切都是徒劳,还都是要屈服于生活。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女演员自杀的风潮,比如阮玲玉、翁美玲、林黛、陈宝莲等等。这些血淋淋地现实复仇方式让我们恐惧、遗憾,在我们心里惋惜道“不值得”,所以聪明如你我的女性不敢自杀、不敢复仇,生活中我们没办法,只有真爱生命,因为生命是我们“最有力”的复仇工具,只有一次,谁先使用谁就败下阵来。
于是,让我们在影片中过把“复仇瘾”吧,淡淡地。
所以,让我们理解某些“裸模”吧,不就是向生活报仇吗?说什么艺术!
【专栏文章,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