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的姿态

(2010-05-21 08:17:16)
标签:

姿态

尺度

书房

心境

花坛

蓑依

校园

分类: 小试牛刀

                           
                              阅读的姿态
                                阅读的姿态

                                    文∕蓑依

随着人们竞争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的提高,阅读这种具有灵魂塑造功能的方式日益演化成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但是现在我们又开始反思另外一类问题:我们阅读的质量真正提高了吗?我们的阅读应该在一个什么层次上有的放矢?阅读最终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想,这就意味着把握好阅读尺度,找准阅读的姿态。

真正的阅读应该像一条橡皮筋,松弛有度,而读者与作者之间保持着一种陌生的关系,既可以将心比心成为朋友,也可能因为擦肩而过,永远的失去联系的机会,也因此阅读有了无限的可能性。阅读的丰富性应该就在于阅读体验的无限性。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说只要是阅读,不管是一目十行,还是精细研读,其实都是一种抵达内心的收获。阅读“姿态”也就在这个基础上显得尤为重要。

“姿态”有两种含义,从具象来说是一种行为结果的呈现,从抽象意义来说是内心对外在事物距离感的把握。

在进入中文系之前,我的阅读几乎是正襟危坐在书桌前,拒绝一切外在的声响,生怕被打扰所谓的阅读心境。可是当我真正成为一个以书籍为研究对象,每天不断地读书的“专业书生”的时候,随着对阅读体验的不断反省,我逐渐走出书房,开始了一种有生活的阅读,甚至于开始厌恶在书桌前的阅读。有生活的阅读,意味着你的周围开始萦绕着生活的空气,自然的﹑原始的一切都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那些在书房内需要靠想象来完成的对场景的虚构,在书房之外就变成了真实的显现。相比于在房间内一杯香茗,花坛里的花和草于我有更大的吸引力,坐在花坛旁边的阅读是真正心境解放下的阅读,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以渗透的方式来完成的,而非注射式的,所以在心境解放下的阅读才是自由吸收的阅读。

另一种意义上的阅读“姿态”就是阅读的尺度。每位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同的,读者的阅读目标也是多样的,但是在读者与作者的文字互动的过程中,对文字的把握和情感的深入就要有一个尺度的问题。我所接触到的很多人,当读到所谓的被排行榜推到“名著”位置上的书籍的时候,急切的希望读懂整篇文章或是整部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他们以为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否则就是肤浅,所以在与人分享阅读成果的时候,以一种“高姿态”来夸耀对每句话的深入理解等等。而也有一部分人对作品保持着“不求甚解”的姿态,如果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字,读过之后,就像是一丝清泉流淌过心底,无声无息亦毫不费力,而不属于自己的文字,在眼睛扫过之后,只在心里留下对自己有震撼,有影响的部分,就算是遇到被人们称之为“名言”的语句时,也是一“眼”带过,因为没有触及自己内心的东西注定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只是以知识或是“我知道”的状态储存在脑际,然后遗忘。我坚信,阅读一定是有缘分的,与自己无缘的书,是能够不进入自己的阅读机制的。

我想,关于这一点,在电影的欣赏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我们欣赏一部电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当然,很多人会说,领悟作品中的深层内涵,然后指导自己的内心。我想问,这样的电影欣赏您累吗?您快乐吗?欣赏电影和阅读书籍在某种层面上说是一样的。就我自身来讲,由于自己一直生活在小的城市里,没有机会接触很多的地方文化,视野就会很狭窄,于是我发现,看电影是一种很好的旅行的方式,通过电影画面的呈现,我能穿越时空体验到印度的歌舞,韩国的浪漫与残酷,还有古埃及的静穆。这些画面比作品的主题带给我的影响都有力量,有渗透的永恒性。我的这种对电影的理解可能对有的人来说显得很肤浅,是一种没品位的阅读,但是我想说,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内心丰满了,我快乐了,我成长了,难道这还不够吗?在我看来阅读或是赏析的目的已经完全实现了。

所以说,阅读姿态的定位或是阅读尺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摸索和总结自己的阅读风格,突破常规的阅读指导,真正完成自己的快乐成长阅读。不要拒绝肤浅,肤浅也会是力量的渗透。

当然,我这里的阅读姿态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群体,对于专业的研究者另当别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