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几日:(二)半坡遗址博物馆

(2012-06-03 10:39:39)
标签:

西安

半坡

遗址

人面鱼纹

母系氏族

陶器

仰韶文化

分类: 飞鸟
M同学的感悟:在人类文明尚处幼年时代时,创造出的艺术萌芽往往都特别可爱,纯真、质朴,看到那些笨拙的修饰,甚至你都能想象到那时人们的想法,简单的,去美化生活的想法,这似乎是根植在基因里的,不断地、不自觉地对美好事物的探索、追逐,甚至因此,人类才不停的发展、超越。

半坡遗址最出名的(之一)就是它的各类POTs,这张是半坡博物馆的最具有代表性陶制品的纹饰,人面鱼纹。


人面鱼纹图,之二,形象上略有差别


陶盆的侧面观,人面和鱼纹的组合,已经从早期记录现实,到逐渐抽象化,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人脸和鱼身的形象。

可惜更加经典的人面鱼纹,也被选为半坡logo的无缘得见,大概是被当做镇馆之宝藏起来了,图案样式如下,相比上图,似乎更加匀称,整体仿佛要起飞的飞机,或者天上的风筝。


陶盆内壁的走兽,似乎是小鹿,同样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动物奔跑时活跃的形象。

这又是什么鱼呢,尖吻有牙

似乎鱼在半坡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又是一张抽象化的鱼的形象

双鱼


看到这些用指甲掐出纹饰的盆盆钵钵,是不是也能体会到古人的那种心情,想要装饰自己的生活,可却囿于工具,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思之不得呢?

或者,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触动,曾经你也这样经历过?

除了这些瓶瓶罐罐、盆盆钵钵之外,半坡再有特色的就是它的原始建筑艺术,从建筑的遗存,略略可以推测到半坡人如何利用有限的工具搭建形式与用途各异的房屋了。

虽然处于黄河流域,半坡的土色却是灰黄色的,是不是六千年来,土地的颜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呢?

这是一处房型房屋的遗址,半坡人的房屋多半是半地穴式,也就是说很少有墙或仅有矮墙,多以坡壁为墙,然后架起树干,就像人们野外烧柴火架木头一样,从四周围拢,形成锥形的房屋,外面覆泥土,人们再从房屋的中间烧起柴火,烤干泥土中的水分,使房屋更加坚固。

当然也有大点的、圆形的房屋。

半坡人也十分注重防卫,村落的周围修建有深深的壕沟,防止野兽半夜偷袭。在那个工具匮乏的年代,修建如此深的壕沟定不是件小工程。

作为仰韶文化代表的半坡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六千年前的丧葬文化(遗址博物馆有专门展出,照片么,m同学就没拍了)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人还处在母系氏族的阶段,便是古书所讲,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年代,自然没有家庭的观念,而这从他们的丧葬方式,也能大概推断一二。

遗址公园的牡丹长的很好,可惜去的季节不对,已过花期,只剩这满眼的绿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