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为师?
(2009-10-26 10:01:26)
标签:
老耿读论语孔子温故而知新杂谈 |
分类: 老耿读《论语》 |
老耿读论语35
以何为师?
写下这个题目,是受了文正《温故知新》一文的启发。在此文中,文正畅谈着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篇第二》)的感受。文正侃侃而谈,我静静而读。读着读着,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即:人们以何为“师”?
我想,大概有二。
其一,以师为师。即以教师为师。我们在学校求学时,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很多老师。以师为师,自不需赘言。
其二,以人为师。走上了社会,我们逐渐懂得了向他人学习,以人为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除了其一“以师为师”、其二“以人为师”,还有没有其三呢?
夫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夫子之言,大概是说,能够温习故有的知识而发现新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我想,对于孔夫子的这句话可不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或理解呢?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就是教授给人们捕鱼的技能方法。这个“渔”,应该是包括“温故而知新”在内的。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为什么能够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呢?也许原因很多,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温故而知新”。如果不能够温故而知新,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从古以来,有许多所谓“自学成才”者。人们往往称赞他们“无师自通”。其实,他们也是有老师的。这个老师就是“温故而知新”,或者说这个老师就是掌握了自学方法的他们自已。
想到这里,我又提起笔来:
其三,以身为师,或以已为师。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温故而知新”的素质,自已就成为了自已的老师。在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以身为师”或“以已为师”。
2009.10.23于长安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