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高考”制度面面观
(2011-06-09 13:32:04)
标签:
教育日本sat考试入学考试高考杂谈 |
各国“高考”制度面面观
一、美国:“一年七考”定乾坤 考试内容“天马行空”
美国其实并不施行统一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对中学生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学业能力评估考试”(SAT)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ACT)。ACT考试更像一种学科考试,强调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中国的“高考”有相似的地方。SAT考试每年要举行7次,考试内容有数学和语文各三个部分,时间为三个小时。SAT考试的内容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试题类似于智力题,考试题目也是千奇百怪。比如:“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个故事:‘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经验......’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由于考试内容天马行空,因此在美国一些初中生也常常进入SAT考场,用这些智力题“小试牛刀”。
二、加拿大:高校自主招生 没有考分“硬杠杠”
当中国考生正在考场中努力答题时,不少加拿大高中毕业生可能已经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有些平时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同学,可能会同时收到好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在为选哪所学校而“烦恼”。虽然加拿大没有高考,但其实加拿大各大学也都有自己的学生选拔制度。由于加拿大联邦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的管理由各省政府负责,这就造成了加拿大中小学教育体制的差别,加拿大的大学对各地学生的录取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加拿大虽然没有考分的“硬杠杠”,却有各大学择优录取的“软杠杠”。
三、法国:学生参加高中会考 与中国“高考”高度相似
法国可能是有着与中国最为相似的高考制度的欧洲国家之一了。法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是首先获得由学校统一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中会考(BAC)。为了让各高校提前掌握生源情况,法国高校招生实行预注册,即提前登记志愿。预注册一般在每年三、四月间进行。原则上说,所有通过高中会考的考生,均可申请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及技术学院等除外,由于名额有限,这些院校和专业一般采取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
四、日本:高考诚可贵 复读价更高
在儒家传统盛行的东亚国家,“高考”的概念虽然有差别,但“唯有读书高”的文化都是一样的。所以,日本的高考就是日本青年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真可谓是“一考定终身”。日本的名牌大学相当难考,如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能考上东京大学的学生,根本不屑于到英美著名大学留学。日本的考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第二类是往届落榜生,在日本被称为“浪人”,一次高考失利称“一浪”,二次失利称“二浪”,三次以上统称“多浪”;第三类是已经升入大学,但由于所在的大学不理想,想再考一个好大学的学生,这类学生被称为“假面浪人”。这些人为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想方设法进行补习。日本最有名的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骏台预备校等,就以擅长收集各种私立、公立大学的考试资料和信息而著名。这些补习班收费很贵,如单科补习就要15万日元,如进入一所好的学校进行全面实习,约需100万日元,其中学费60日万,杂费40日万,这相当于普通大学一年的学费,如果再将生活费计算在内,做个“浪人”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
五、印度:学校自主出题 考生辛苦压力大
印度的高考不实行全国性的统考制度,由各大学自选出题考试。全国性大学的入学考试由中央中考委员会主考,各邦大学的入学考试则由各邦主考。各校考试通常都在每年的4—6月间举行。由于不实行全国统一教育,学生反而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据说有的考生在一个考季内,就参加了20多次入学考试。虽然没有统一考试,但印度也是人口大国,为了上大学,考生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由于一分之差,在高考成绩的名册上有可能相差二、三十名。因此,在印度也出现了与中国类似的现象,即形形色色的辅导班、辅导中心。现在,不光辅导班学费很贵,有些学校的日常费用也让中产阶级家庭感不堪重负。凡此种种,都对学生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和灵感。印度舆论十分关心这些情况,一再呼吁要对高考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