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 [2008年11月10日] 困惑的家庭教育

(2008-11-10 01:17:37)
标签:

育儿

教育

屠夫

住持

夫妇

杂谈

日记 <wbr>[2008年11月10日] <wbr>困惑的家庭教育 困惑的家庭教育

话说从前有一屠夫因中年得子,把儿子宠得不得了,每次出去杀猪都要带上他。因为有吃有喝,不管多早起床儿子却乐此不疲,日子一长,就成了习惯,只要一次没叫上他,就会闹得天翻地覆。起初,屠夫不以为然。

 

儿子渐渐长大了,依然如故,闲话自然很多。屠夫知道问题严重性,却又不知如何是好——跟儿子说吧,又怕儿子生气,不讲吧,再这样下去确实影响不好,可一时想又不出好的办法。但他觉得必须痛下决心了。一次有人请他杀猪,便早早地起来一个人悄悄地溜走了。儿子醒后见被屠父撇下,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扬言非杀了屠夫不可。

 

其母知道儿子从小骄横任性,言出必果,十分着急。傍晚屠父归,逐告之,并想出一计——用猪血做个假人仿效屠夫睡觉的模样放在被窝里。屠夫依计而行,外出借宿暂避。三更时分,儿子果然手持屠刀摸到床边,一顿乱砍,鲜血四溅。儿子以为闹出了人命,便弃刀落荒而逃,一去便杳如黄鹤。

 

屠夫逃过一劫,暗自庆幸。尽管知道儿子恨他,毕竟是自己的宝贝儿子,依然四处寻找,但毫无结果。夫妇俩便天天去庙里烧香拜佛行善,祈求菩萨保佑儿子平安无事,从此结下善缘。庙里上上下下十分同情他们。

 

日记 <wbr>[2008年11月10日] <wbr>困惑的家庭教育许多许多年后的一天,庙里新来了住持,屠夫夫妇前往拜会。寒暄之后,住持向他们打探事情,说来也巧正是当年屠夫家发生的事儿。已逾古稀的屠夫夫妇老泪纵横,把当年的事一五一十讲了出来。住持恍然大悟,得知眼前的施主正是自己父母,原来父亲根本没死。

 

住持先是一惊,须臾就平静下来了。他微微闭上双眼,左手数珠右手作什:“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接着便领着屠夫夫妇来到一棵树下,让他们用土把树枝压住,夫妇俩摸不着头脑,还是照住持的吩咐做了,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徒劳。

 

住持道:“请问施主,你们可知为何如此?”屠夫夫妇摇头连说:“惭愧!惭愧!”。住持说:“苗已成木,再去压服它已经太迟,施主当年儿子情形岂非如此?”并告知他就是当年那个弑父的孽子。

正是须臾冲动百年悔,无限思念一朝解。屠夫夫妇惊喜交集,儿子悔愧难当,叩首三跪谢恩谢罪。怎奈儿子尘缘已断,淡泊人生,潜心向佛,夫妇随缘随喜了。

 

我们时常听许多父母感叹,你看看我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收获的却是伤心和泪水。但我们是否想过就如农民种田错过了播种的季节,或者施肥时搞错了氮磷钾的比例?

 

一个小女孩跟她的姨妈说:“姨妈你比我妈妈对我还好,我妈经常不允许我这样,不给我那样,从头到脚,里里外外,什么都管,我要是你的女儿多好啊!”

姨妈说:“傻孩子,我对你好,正是因为你不是我女儿,我不用对你负责任。”

 

日记 <wbr>[2008年11月10日] <wbr>困惑的家庭教育一个弑父未遂做了和尚,一个埋怨妈妈想做她人女儿。这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恰恰暴露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正是困惑每个做父母的难题。

 

记得我们那时,父母对我们兄弟姐妹们的教育方式极其简单,他们的信条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的方针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太多时间,也没有太高的文化,更没有钱,教育方式十分简单、实用。我不敢说多么科学、多么正确、多么有效,但我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

 

轮到我们做父母后,不论哪方面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比我们那个时候都好,而且只有孩子一个——虽然孩子的成长教育是父母的核心,最共鸣的话题,可也是最大的难题——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这样感叹,即使受过所谓高等教育的家长们也感到迷茫。日记 <wbr>[2008年11月10日] <wbr>困惑的家庭教育

 

有人说之所以这样也是被逼的,这我承认。如今中国应试教育的压力,金钱和“屁股”的威力,观念的冲突,现实的残酷,这种氛围让所有的家长不得不屈服和随波逐流。更何况我们做父母的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什么样的教育是正确的,因为我们自己都认为所有的课本传授给我们的道理和知识与现实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生搬硬套,更不敢试错,于是经常迷失丛林——就好比大热天手里拿着一颗糖,握在手心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

 

古今中外,探索家庭教育的研究从未间断,且莫衷一是,中外有别,城乡不同。

国外的家庭教育寓教于乐,父母经常腾出许多时间参与活动,与孩子互动、嬉戏,注重孩子的生活体验和丰富孩子的社会阅历,重视孩子独立个性和独立思考培养,很少说教。日记 <wbr>[2008年11月10日] <wbr>困惑的家庭教育

 

我们却将很多精力和时间放在建设和发展自我或者谋生上,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留更多的家产积蓄,注重的是孩子考试的成绩,往往忽视亲情观念的培养、为人处世的磨练、知恩感恩的教育、自律意识的强化…..我们常常会把自己的意志或志向强加孩子,替他们设计未来,强调孩子要听自己的,更多的是说教,很少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也会摆出一副家长面孔——像单位里上级和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派头,人格不平等,怎么互动交流?

 

在激励的竞争中,面对升迁沉浮、荣辱名利、得失祸福,扪心自问,我们是大度、洞达、天真、知足、感恩,还是目光短浅,患得患失,心胸狭隘,心态失衡,怨天尤人,甚至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的确,我们不是完人,至少说我们不够完善,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完善和提高自我,也许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犯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