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为救灾人,5.12的话题不仅提前刷屏,而且在5月12日来临之际再次铺天盖地袭来。纵使时光荏苒,那些画面仍然将我们拉回到8年前的那场震颤与悲怆,泪水仍然涌入眼眶。
往事依稀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伤亡损失惨重,悲伤泪流成河……
如今,八年时光虽已远去,但停留在人们胸口的伤痛还会隐隐发作。失去亲人们的祭奠者在这一天伤口重揭往事依稀,芳草萋萋掩面哀啼。
希望不再回忆
在这一天,纵使我们能够很好地共情,却也无法真正体会亲历者的心境。5月11日,公益时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记者张璇的原创文章“汶川地震幸存者:5.12希望屏蔽朋友圈”。文章记录了一位亲历者的想法:“这天(5月12日)远比生日对我重要的多”,“需要抓住如今和未来的生活,而不是再次回忆过去的伤痛”……是的,伤痛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印记,无法从记忆中抹去,而为了不再悲剧重演,我们依然需要向前看。
防灾减灾,有效应灾
汶川地震之后,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就在刚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了台湾地区发生6.2级地震及5.5级余震的消息……),国家将每年的5月12日作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至今也已有8个年头。
在这八年里,不少亲历汶川地震现场救援的民间力量陆续着手防灾减灾的培训、演练和建设工作。诚如中国红基会按照总会项目框架开展的“博爱家园”项目,专注保护生命安全,为家庭提供逃生避险、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同时为社区改善防灾减灾配套设施,开展家庭生计发展恢复等工作。让社区参与到项目中来,不仅是项目的受益者,还是项目的设计者。防灾减灾工作稳重前行。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防灾减灾是为了以最小的投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而当灾害真正来临之时,我们仍然需要掌握一定的逃生技能(敬请关注后续……),用尊重生命去热爱生命,做自己、家人、朋友的守卫(请允许小编在此处放“最牛校长”叶志平先生的照片)……
(“最牛校长”——
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从1997年起多次将学校一栋没有验收的教学楼加固,2005年起,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汶川大地震前,叶志平刚花40多万加固教学楼。地震发生时,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按照平时的演习仅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叶志平因此被网友称为“最牛校长”,惜已去逝。)紧急救灾及备灾,敬请关注项目"赈济家庭箱筹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