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说课环节之我见

(2011-10-29 21:31:44)
标签:

教育

分类: 人在旅途

20111023-26日,第五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教师参加了观摩。23日下午,第五届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第一个环节---优秀课展评的说课环节的比赛拉开了帷幕。一共有8位选手参加此项比赛的角逐。在这个环节。选手先以光盘参赛,大赛组委会选出前8强,她们在大会上向评委和与会的教师说课。介绍自己的课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以及反思。说课是比较常见和成熟的比赛方式,在这次的说课环节,每个选手都各有特色,展示了自己不同的风采,但最终还是要决出胜负。如何在高手如林的赛场上脱颖而出呢?纵观本次8位选手的表现,我觉得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设计是灵魂,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

无论是哪种课型,课堂的设计都是决定我们的课是否高效,学生是否乐于参与的最关键的因素。要设计好课,方法有很多。活动是常见的一个载体。在这个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2号参赛选手。他的课题是 The clothes we wear. 他在课上先用大量图片介绍了不同服装的名称来教学新单词。然后利用名人如冯小刚、姚明、奥巴马的着装来讲授服装的搭配技巧。学生对这一环节很感兴趣。因为他们都穿的很滑稽。接着,他用一个网络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起了电脑游戏,在玩中学,学生的积极性又一次被高度的调动起来。最后,他将服装店搬上讲台,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购买衣服来检测。教师在说课环节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教学的趣味性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性。他的教学理念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喜欢这样的课,也乐于参与。

让学生动起来,有必要。但我们的课堂不可能每天都像集市一样热闹。学生动起来后,应该还能静下来。静下来能否达到一样的效果呢?对教材的大胆重组甚至改编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天津的7号选手的课就做了教材的开发试验。她在七年级上外教研module5 unit1 这节课上,大胆进行尝试。先学了语法比较级。她开展brainstorm, game, roal-play 等活动,让学生对比自己去年和今年的不同,学生畅所欲言。在对比较级有了清楚的理解后,将课文的对话处理成听力。有了先前的铺垫,学生就能理解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的话题了。8号选手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在授课中,她利用谚语导入新课。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引用2首英文诗歌来丰富课堂内容。这些环节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文本的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动声色的对学生进行了人格的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重组教材。我们上课,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载体。老师用教材教,但不能光教教材。这句话常听说,但这次观摩会上通过这两节课,我对这句话有了清晰的认识。

自身素质是保证,要提高自身素质

要设计好课堂的教学过程,我们需要灵感,需要理念的指导,最重要的是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清楚的认识。但如果教学设计是第一步,教师在40分钟内还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把静态的设计变成师生间动态的交流呢?这其中,教师的口语水平、教态、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课堂的能力就相当重要了。这个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3号选手。她虽然年轻,但在说课环节表现的相当老练,口语非常流利和纯正。通过她在说课的过程中展示的光盘课上的部分环节,可以看出她的课动静相宜,既不让人觉得太喧嚣,也不让人觉得课堂气氛没调动起来。无论是光盘课,还是说课环节,3号选手表现得都相当优秀。我就对她感兴趣了。说课比赛结束后,有选手与与会教师的提问交流环节。我问了一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询问她是如何让自己快速成长为一个如此优秀的教师的?她很谦虚的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学校的团队合作。3号选手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她们学校也有蓝青工程,也是拜师学艺,新手写教案,师傅一遍遍修改。新教师也是有一定的听课量。在这样一个氛围下,她结合自身的努力,就脱颖而出了。还有8号的老师,看上去已人到中年,从她的授课风格和谈吐来看,她明显显得稳重和有内涵。她的内涵来源于多走那么几年的教学经历以及她的爱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但要想优秀,有所建树,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永远颠覆不破的一个真理。

“前程万里毛羽需丰,一旦奋飞义无反顾。”就用这句话来总结我此次西安之行的收获吧。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且行且学,且学且思,并且在此过程中,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http://www.hf168.net/info.asp?id=4839

http://s11/middle/52288d69nb098b5b2306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