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培养该从哪里起步
(2011-08-02 13:18:49)
标签:
文化 |
□ 水清清
几乎所有大学的商学院都开始有管理类课程,当然主要是企业管理。应该说,大学企业管理课程是真正培养企业管理者的开始,但这种培养就是从走进课堂那一刻开始吗?可不可以更早一步?
笔者以为,如果更早一步,那就是在考生录取过程就是培养的开始。此话该如何解释?就是录取本身就是选择更有管理者潜质的学生。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在今年的录取过程可以说基本上体现了这种培养前置的创新。具体措施是:不全看分数,通过面试,看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知识营销能力,知识学习能力。
管理是门实践的科学,所以知识的时间能力至关重要。为什么美国大公司的CEO中,来自西点军校的最多?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实践与运用,如果比拼知识,显然比不过哈佛、普林斯顿等大学,西点军校甚至都没有商学院,他们的学生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就在于知识运用能力,从这一点看出,录取中只看知识,不看知识运用,对于企业管理者培养的目标来说,是走偏了。
管理是沟通,是上传下达,是建立共识,是奖惩并举。这需要管理者的自我营销能力,这种营销是内部营销。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考核考生的知识营销能力,显然是大大超越了当下的高考录取方式。试想,只是埋首于书本,见人未语脸先红的学生恐怕是不适宜搞管理的,清高自傲,目下无尘的更不适宜学管理,所以对知识的营销,是更高的要求,也是管理者培养更提前的一步。
今天是知识创新时代,竞争能力源于学习能力,沉迷于老方法,旧知识显然是无法带领团队的,因为管理者是团队头羊,头羊自然要看得更远,嗅觉更灵敏,否则,队伍将会被带向歧途。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考核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这就是考核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一种最具竞争力的素质,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概念、信息。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定位于“培养企业管理者的首选基地”,首选源于创新,创新的根源就是要尊重管理科学的规律,以人为本,真正为学生负责,向前走一步,让学生成才,而不是给他们一个空洞的学位头衔,因为在管理岗位上,这是没有丝毫价值的。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懂管理,了解管理,这一点,倒让笔者为很多大学生担忧,那些赫赫名校的商学院自然动管理,但在考生录取方面却置管理规律不顾,以考分作为唯一标准,把学生招进来,至于他们是不适合学企业管理,就无暇他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