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游桂林(六)
——宿阳朔吃啤酒鱼 逛呀啰耶看银饰
从银子岩溶洞出来,太阳已偏西,乘车前往阳朔。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阳朔县城,办理好住宿。走进房间推开窗,看黛色山峦连绵起伏,太阳早已下山休息,只留下些许余晖。
2020年11月7日夜宿阳朔,站在窗前看山景。


晚餐准备去吃当地的特色菜啤酒鱼,站在酒店门口看,马路两边饭店都挂着啤酒鱼的招牌,一时闹不清,就到酒店前台询问,附近哪家啤酒鱼做的地道。服务员告知:马路对面,沿路往左走有一家饭店,那里是Zhong
yang电视台指定的。穿过马路走不多远,果然有一家饭店挂着“央视…”字样。
走进饭店,食客不算太多,找到座位,还没坐下就点了啤酒鱼。不一会鱼就上来了,品相不错,忙拿出手机进行吃前的剪裁——给这网红菜拍照。没想到夹第一筷子放进嘴里,感觉就不对了,好像吃到了鱼鳞,再仔细看鱼好像没刮麟。把服务员叫来询问,答曰:啤酒鱼就是不刮鳞。我惊讶了:吃了半辈子鱼,还真没吃过不刮鳞的!再次问,还如是说。没办法人家既然这样说了,咱也入乡随俗吧!用筷子将鱼鳞掀掉再吃吧!味道一般有些咸,说实话还不如我做的好吃呢!结账时给他们开玩笑说,需不需要厨师,我做的啤酒鱼要比这个厨师做的好吃多了。走出店门撇撇嘴对爱人说,这“央视”的品味就这样啊!
吃当地特色菜“啤酒鱼”,半辈子了头一次吃不刮鳞的鱼。

清晨再次推开窗,欣赏阳朔的山景,黎明的山依旧是黛色的。吃罢早饭坐车前往侗族山寨“呀啰耶”参观。山中的太阳比较懒惰,这时才冉冉升起,建设中的阳朔沐浴在阳光里。汽车在群山中蜿蜒行驶,太阳时而露脸时而藏到山里,像与我们捉迷藏似的。
在汽车上拍下太阳在山中升起,建设中的阳朔沐浴在阳光里。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位于桂林旅游黄金通道——桂阳公路西侧的葡萄镇的呀啰耶银寨,依山傍水的侗寨在群山树木环抱之中,大门由大石块垒砌而成。

一个“阿哥”带领我们走进村寨,据他介绍:这个村原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山里,移民搬迁到此,为解决村民生活,让他们从事旅游产业,同时传承民族文化。村里把他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叫回来当导游,没想到2020年1月份刚开业,就遭遇了“新冠”。我们问“呀啰耶”是什么意思,他说是侗族人的常用语,经常配合竖拇指的手势,用以渲染情绪,增强韵律,是没有实义的。以此为寨名,为了突出侗族文化主题。
一进大门就是欢迎的歌舞和喝迎宾米酒,在"阿哥"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民族风情体验区、民族文化展示区、民族建筑展示区、民族工艺博览区等,村寨通过几个区域多角度地向人们展示了原生态的侗族风情。
一进大门就是欢迎的歌舞和喝迎宾米酒


在吊脚楼里听阿哥讲银器的妙用
观看了侗族妇女的长发展示,发长达到了1.65米。参观打造银器作坊,有银花冠,银簪、银梳、银发链、银耳环、银耳坠、银戒指、银手镯、银项圈等。妇女盛装时,浑身银光闪闪。还参观了侗布织锦等多种侗族工作生活场景。遗憾的是没有欣赏到,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侗族大歌。
看长发展示,看打造银器等感受原生态的侗族风情。



侗寨的建筑也很有特色,有用杉树建造的一至二层的小楼房,也有三到四层的高楼,还有依地形建造的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圈养牲畜或堆放草料杂物。侗寨最高的建筑便是鼓楼,是村寨祭祀、议事、迎宾、娱乐等的重要场所,传承着侗族传统文化,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



感谢新浪博客的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