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肩部运动损伤的诊断中伤员运动技术的分析
Analysis of Sport Technique in Sport Injury
around the Shoulder
前
言
肩关节医生要准确评估一个病人因某项过头(overhead)运动造成的肩关节损伤,则必须做到:了解此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概念,掌握足够的生物力学理论,以此为基础来(有时需要高级教练和生物力学专家的帮助,共同)分析、评估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存在的运动技术问题。从而改进运动技术,更符合生物力学,以避免发生再损伤。
基本的运动生物力学概念
1.
运动连接或运动链原理(The kinetic
link or chain principle)
l
1964年,EP
Hanavan建立成人的计算机模型,由下肢、躯干和上肢组成。
l
1983年,Kreighbaum
& Barthels引入运动链原理。
l
1992年,GJ
Davies将上肢描述为一系列连接,这些连接在解剖上、生物力学上都是独立的,但在考虑人体功能时则需视为一体。
l
1998年,WB
Kibler将运动链原理解释为:人体为一系列次序激活的节段。
2.
人体由近至远的运动次序(Proximal-to-distal
sequencing)
1993年,CA
Putnam讨论了人体由近至远的运动次序这一概念。该原理阐述的是:要在节段连接链的末端产生最大速度,运动要从更近端的节段发生并向远端传递,而且,远端节段运动要在近节段运动最大速度时开始。
2000年,Marthall
& Elliott通过测量节段末端的线性速度、关节角速度和关节力矩证实了这一概念。
其他研究表明,实际上上肢运动类型(如棒球的投球、网球的发球和回球)较传统的人体由近至远的运动次序有很多变化。
应用运动链系统评估运动技术
Groppel 1992应用运动链系统分析和描述理想的上肢运动生物力学,指出运动链按顺序的激活始于地面对下肢产生的反作用力,依次是腿、髋关节和躯干、肩胸关节和盂肱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l
该模型在分析上肢运动中的力量产生非常重要
l
运动链中下一节段运动的始动早于前一节段完全减速后
l
在很多节段上角速度是递增的,但这递增的角速度并未完美的进行
运动链错误使用类型
1.
运动链系统按次序激活的时机不对,
如网球回球时躯干旋转时机不对。
2.
运动链中某一节段丢失,如髋关节未旋转—不管是脚步站位不佳,还是髋关节僵硬。
3. 发力节段不对,
如网球发球中54%的力量来源于腿和躯干,25%源于肘腕,如果用小肌肉和上肢远端去发力,则增加受伤的危险。
相关阅读:《打网球造成肩关节损伤的错误技术动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