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考古历史夜明珠杂谈 |
分类: 考古收藏 |
何谓夜明珠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在古代“夜明珠”又称“夜光璧”,“明月珠”等。著名“夜明珠”有“随珠”、“悬黎”、“重棘之璧”、“石磷之玉”等。
我国民间流传的“夜明珠”,都有着奇异的发光性能,能在无光的环境中发出各种色泽的晶莹光辉。“夜明珠”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是最具神秘色彩,最为稀有,最为珍贵的珍宝,并为皇权私有。“夜明珠”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历朝历代典故中的夜明珠
“夜明珠是什么物质,又何以能发光呢?
夜明珠本从矿石中采集而得,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极为稀少的,开采也很困难,故此这显得格外珍贵。一些古人描写它具有“侧而视之色碧;正面视之色白”的奇异闪光。据说,在古代希腊罗马,个别帝王把它镶嵌在宫殿上或者戴在皇冠上,有的皇后、公主把它装饰在首饰上或者放在卧室里,以它作为国宝加以宣扬和赞美。
夜明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性质的奇宝?古今中外的说法颇不一致。据一些专家考证,夜明珠并不是象某些人所吹嘘的那样神秘,而是几种特殊的矿物或岩石,经
过人们加工后才变成圆珠形。夜明珠发出的光,并不象神话中传说的那样能把“龙宫照得如同白昼”。发光强度较大的夜明珠,在黑暗中,人们在距离它半英尺的地
方,能清清楚楚地观看印刷品。”
人工合成或加工制造的,大致有以下类型:
喷涂型:把加有发光材料的紫外光胶涂于萤石等球体表面,经紫外光照射涂层固化而成。特征是发光均匀,亮度较高,白天稍加遮盖即可见到发光。表面有涂层感。
浸泡型:将萤石珠球放入有发光材料的酒精中浸泡1个月左右,使发光材料沿萤石纹理渗入引起发光。特征是发光亮度较强,但不均匀,即纹理处更加明亮。
放射型:部分萤石只发萤光而不发磷光,有人将萤石用放射线照射增强萤石的发光性,甚至使萤石发出磷光以骗取不义之财。
世界罕见的七彩夜明珠直径为29.89厘米,重43282克,如同篮球大小。透明、半透明球体内,有浅绿、绿、浅紫、紫、浅黄等颜色晶体。2007年9月14日经我国权威鉴定机构——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为荧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夜明珠”。”古称“夜明珠”为 “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夜明珠很多时候充当着镇国宝器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它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
质经过了千百万年,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
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
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报刊上报道说,工程师霍永锵、肖铭林二位同志于1982年在广东某钨矿床,发现了夜间自行发光的萤石,这些萤石五菜缤纷:浅绿的、深紫的、浅蓝的、浅
棕的以及各种叫不出色彩的斑谰萤石,其中唯独浅棕色萤石在黑暗的夜晚里发光,相距2、3米远仍清晰可见美丽的夜光,靠近时,可借助其光亮分辨出报纸上有字
与无字部分。
尔后又发现,发光黄石在紫外线照射下,变成淡绿色萤光,未经照射的萤石则发出浅蓝、浅紫到深紫色夜光。霍永骼、肖铭林二位同志这次收集到的会发光的萤
石颗粒较小,只有5至6毫米,颗粒尚不够理想,要获得可制成大颗粒圆珠的矿物还有待今后继续寻找。虽然这次发现的夜间自行发光的萤石还不是古代的传说的夜
明珠,但却为今后寻找夜明殊这一极罕见的无价之宝提供了重要线索。
为什么夜明珠在夜间会发出强烈而又绮丽的亮光呢?对此众说纷坛。一些宝石学家认为,因为在夜明珠的萤石成分中混人了硫化砷,钻石中混入了碳氢化合物。白
天,这两种物质能发生“激化”,到晚上再释放出能量,变成美丽的夜光,并且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发光,甚至永久发光。以上只是一部分专家的看法,不一定全
面、准确。夜明珠还有许多奥秘,至今还没有被专家们了解。据说,有一种叫做水晶夜明珠的,能发出“火焰”般的夜光,但其中的发光物质究竟是什么?至今还不
太清楚。总之,夜明珠至今仍是尚未彻底揭开的一个千古奇谜。
天然夜明珠是极稀有和罕见的,我们鉴定它的真伪,除了用宝玉石方面的检测仪器科学进行鉴别外,还可以根据它具备的许多特性进行识别。
天然夜明珠
(1) 须经光照15分钟,能在数十个小时内连续发光的浅灰色萤石。
在此特别要提一下被鉴定为“天外来”的“陨石钻石夜明珠”
■有一个网名叫无
为的女士说:我提到专家,但人家不信。鉴定据称花费达380万元,而先后为其做鉴定的专家名头确都不小。(编者按:可惜白送了。支援灾区多好!)
从1992年开始,他的“陨石钻石夜明珠”就开始了鉴定。其中1998年到1999年的鉴定涉及了很多部门。在2000年7月,包括杨伯达、李劲松、吴国
忠、杨富绪、闫一宏、李世伟、张建洪、周剑雄、林西生等在内的一个专家组为这颗“夜明珠”进行了评估,结果认定在2500万美元以上。这个鉴定过程后来被
公证部门公证过。在网上我也提到了这些,但是他们对于专家并不信任。(编者加:这在我国已成为特色。“专家”否定“专家”也是常事。没有定论多好啊,他可以再研究,再收费啊!呵呵!但我又要说了:不要迷信“专家”,专家会乱说!收钱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有网民叫吴增福的指出:这颗“陨石钻石夜明珠”的认定有问题。
我们现在收藏界就有这个问题,炒什么一阵风。在爆炒“夜明珠”的时候,一颗颗“夜明珠”都被吹成天价。这阵风过去,人们又已经把“夜明珠”说得一钱不值了。你现在听到的说法就是:夜明珠就是萤石,萤石就是炼钢的矿物,就不值钱,是这样吗?这根本就不是科学的态度。
不过我吴增福认为,对于内蒙古这一颗“夜明珠”的认定存在问题。首先,六方晶系不可能是钻石,得出这个鉴定结果是错误的;其次,如果我们要判断陨石的话,就要提供陨落的时间、地点,或者检测到宇宙中的成分,如果这些都没有就断言其为陨石,那就是依据不足;(编者加:此言有理,我同意)再有,从发光的原理来讲,这颗珠子是依靠强光刺激后来发光的,这种光是荧光,而非磷光,我认为,它不能被认为是“夜明珠”。”
(编者加:在这里,,是“荧光”是“磷光”不重要,关键是它自身不会持久发光,就不能定为夜明珠!十分同意吴增福的看法。缘此推理,原来那些“专家”们怎么会认定是“陨石钻石夜明珠”的,还开出鉴定证书,真的就说不
●无为女士:为什么不让我说话?
我是在一个关于陨石方面的科技论坛发的帖子,想法是与大家交流一下。因为根据鉴定结果,这颗“夜明珠”的结构非常特殊,是六方晶系的钻石。按照我们地球的矿物结构,六方晶系应为祖母绿类宝石。所以当年专家推断,这颗“珠子”可能来自外太空,是
一颗陨石,在鉴定证书上也写的也是“陨石钻石夜明珠”。因为比较特殊嘛,所以我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听我的解
释,最后竟然封了我的口,禁止我在论坛发言。回头我又看了看网站,我觉得我没有说任何过头的话。我觉得作为一个科学网站就应该有科学的态度,你可以不理
解,也可以不相信,但是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好像一提夜明珠就是骗子。(编者按:既然这颗“珠 子”可能来自外太空,这么希罕,应先发布广告才对呀。出广告后,如果有人提出来要对它研究研究,要看看,你反过来让他扪拿钱才对。或者提出合作条件再做市
场运作。你如这样处理,对那个王姓持有人和你自己很有利对路了。一先不要急于求鉴;二不要迷信所谓“专家”。因为在中国,有关“夜明珠”的专家论文都闻所
未闻,何有“夜明珠”之专家?国博有“夜明珠”公展吗?如果要说出鉴定书之类,那充其量是“旁类专家的初鉴意见书”才准确。那些个有现成名望的,但从未有过“夜明珠”论文的“专家”,有资格出具“陨石钻石夜明珠”鉴定证书吗?!我看没有!有的只是“旁类专家的初鉴意见书”。
●王春云一说:没人在意研究成果。(编者注:远在广东的矿物学博士王春云)“
对夜明珠的认识一塌糊涂好像是因为缺乏研究,但实际上人们并不认真对待研究成果。”(编者问:你的研究成果吗?)
编者黄昏红日小结语:“陨 石钻石夜明珠”之鉴定结论有误,第一因为它自身不发光,故不宜定“夜明珠”;第二有无陨落地点不明确不宜定“陨石”。应称为“六方晶系钻石储光宝珠”比较 合适。如果“钻石”也不是的话,那就称为“六方晶系类钻石储光宝珠”。但不管叫什么,这个极为稀罕的“储光宝珠”应该价格不菲。估价2500万美元以上是
不为错的,只怕还算低估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