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景山金阁寺塔

(2012-05-14 05:24:25)
标签:

石景山

金阁寺

刘总

刘怦

刘济

分类: 话说石景山

 

石景山金阁寺塔

http://s6/middle/52259233tbfecce562375&690
     照片为石景山上的孔雀洞
 

石景山之巅原有一塔,古籍记载:此塔“高四丈馀,四正作方室如阁,四隅作圆室如亭,内塑护塔神像”。塔下南北各有一座城关,南门额曰舍利宝塔。从记载分析,这是座方形楼阁式塔,古籍称之为金阁寺塔。

金阁寺历史悠久,明人《重修净土禅寺添置田亩碑记》记载:“金阁寺自晋唐以来所藏石经,碎而言断,岩穴觧有存焉。”可知远在晋代,金阁寺便已形成。《宛署杂记》记载:“净土禅寺(金阁寺)在石景山,古刹,无考。有元和四年碑文,经久难辩。”书中所记“元和”为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元和四年为公元809年。唐宪宗在位期间,金阁寺还凿有藏经洞,其中一洞名孔雀洞,洞旁原有石刻,上有“元和十四年四月八日”字样,洞之建造者为“幽州卢龙两节度使刘相公”。刘相公何许人也?据考证,历史上做过幽州、卢龙两节度使的刘姓人共有三个。一为刘怦,在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滔死,当年六月,朝廷命刘怦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怦上任三个月,就一命呜呼了。刘怦之子刘济,执掌了节度使的大印,后来朝廷又任命刘怦为幽州、卢龙两节度使。到了唐宪宗元和五年,刘济的次子刘总,毒死其父,并杀其兄,自领幽州、卢龙军务,坐阵幽州,与朝廷分庭抗礼,一直到元和十三年才归顺朝廷,仍被封为幽州、卢龙两节度使。据记载,每到深夜,被刘总害死的两个冤魂总是彻夜纠缠,使之不能入睡。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不知是刘总的良心发现,还是忆及被他杀死的父兄,总是郁郁寡欢,意欲弃官为僧,遂修辞呈一道,秉明朝廷,请另派官员接任。朝廷派张弘接替刘总,刘总从此入金阁寺为僧。

从上述史实推断,唐宪宗元和四年的碑文,可能是刘总重修金阁寺时留下的;而金阁寺塔,可能是刘总为追悼其父、其兄的亡灵而修建的。

清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王士祯,曾登临金阁寺塔,写了著名的《登石景山浮屠》诗,诗云:

浮图兹山顶,崚嶒插孤标。

千盘历诘曲,直上凌风飚。

寒空稍明净,百里见纤毫。

茫茫塞上山,浩汹连波涛。

浑河荡山来,石壁如动摇。

咫尺居庸关,鸟道回青霄。

上谷接云中,设险非一朝。

圣代亭障空,丸泥罢函殽。

关门闲落日,士马无矜骄。

回身望渔阳,城阙何尞尞。

蓟丘植汶篁,遗烈思燕昭。

望诸与骑刦,智勇皆蓬蒿。

朔吹扬惊沙,屯云怒盘雕。

慷慨一伤怀,览古心郁陶。

逝将御泠风,挥手辞尘嚣。

诗的题目中有个“登”字,说明此塔中空可登,应是楼阁式塔。在金阁寺塔故址,首钢公司新建一塔,美其名曰功碑阁,此塔不伦不类,有识之士无不喟然长叹。

  双塔邨人2012年5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