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山海情》

标签:
山海情易地扶贫搬迁交城山乡村吊庄 |
分类: 影视评论 |
再看《山海情》
游建斌
疫情追剧,似乎已经成了规律。每次疫情严重的时候,几乎都是居家,后来是封闭,到现在的静默。说法不同了,但形式没有太大区别。前两轮疫情正是中央一套播放《最美的青春》,后来又是一部从知青到改革开放的一部什么片子,当然追的剧还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有根据张贤亮的《灵与肉》等等。
最近几天,在江苏卫视看到了《山海情》,这部描写了福建与宁夏对口帮扶为主线的电视连续剧,原作叫《变迁》,其中不仅有“变”,更有前“迁“。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土地贫瘠,常年缺水,群众生活困难。1991年起开始了规模浩大的工程——吊庄移民。吊庄,就是原来的土地不变,在新的地方给划出一块地建房,再划给3亩地,逐步实现移民。
看着江苏卫视的《山海情》,心里想着我们山西的电视节目为什么总不能让人满意呢?节目没有好节目;广告多且长;剧是老的剧或是抗日神剧;新闻也多是地方的领导;就连天气预报也是随着新闻在重播……转到了山西科教频道,竟然也在播《山海情》,这一下,使得我对山西广播电视突然有了些新的看法。
《山海情》里没有坏人,问题多是客观形成的,即便反映了一些胡夸作风、形式主义,也多是“不了解情况”。
由《变迁》改成了《山海情》,更加突出了国家全面消除贫困、共同进入小康社会的决心和措施。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既有资金支持,又有易地扶贫搬迁,更有产业支撑,甚至还有支教、劳动力转移、生态改善等等。驻村帮扶8年,应该说对这部剧感同身受。
前不久的农历八月十六,我的老家交城的一个普通山村里,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秧歌、扇子舞等多种文艺形式一起展示,与全国人民共同庆祝丰收年!尽管全国的农民丰收节是秋分。与电视剧《山海情》类似的是这些庆祝的年轻人多是从县城和其它地方赶回来的,他们开着各种颜色的越野车带着全家老小回村过节。这又让我想起的民歌《交城山》里的歌词:“一辈子也没啦坐过好车马!”到:“盘山道上跑的都是好车马!”我觉得现在应该改成“盘山道上跑的都是越野和悍马!”再过几年,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通车后,“盘山道”又得该成“高速路”了!
这几天,又听说村里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要开张了!这样老年人、特别是村里单身的老年人、五保户就能吃上现成饭了。
《山海情》里的主人公马德福,从一个农机站借调到移民办的干部,克服了各种各样、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上了副镇长,当上了镇长,最后当到了县(应该是)主要领导,也充分说明了在许多地方对于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是有一个公正的评价的,也是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对一个干部应有的正确使用的结果。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