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监和宫女也恋爱

(2008-11-13 21:24:06)
分类: 杂谈


太监和宫女也恋爱太监和宫女也恋爱

 

魏忠贤与客氏的故事

 

在回顾历史时,冠冕堂皇的材料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因此被它们蒙蔽了眼睛,因为像人情世故之类的因素往往也很起作用。人类社会的演进,或许从长远来看是有必然规律可觅,但从短期而言,往往并不是如此有逻辑,有理性,反而显得混乱,不可捉摸。之所以如此,原因自然很多,但其中有一条不容忽视,那就是人情。有许多事情,在人情面前往往走样。皇帝其实也是人,不过是被神化了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与常人无异。不过由于他高高在上,一般人难以与其接触、交流。但有两种人却不一样,他们有条件与皇帝建立感情。这两种人,一种是生理残缺的宦官,一种是皇帝身边的女性。

 

当时皇宫有一种陋习,即太监与宫女结为“对食”。所谓“对食”,这个词最早见于《汉书》中《外戚?赵皇后传》。汉成帝死后没有儿子,宫中法官审问宫女,供词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房(道房,宫中婢女)与宫(曹宫,宫中女宫)对食。”东汉的应劭在注解“对食”时认为:“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可见这是宫中隐语,即现在所谓女子同性恋爱。发展到明朝,“对食”已不限于女性之间,更把太监也给拉进去。


  宫中值班太监不能在宫内做饭,每到吃饭时间,只能吃自带的冷餐,而宫女则可以起火,于是太监们便托相熟的宫女代为温饭。久而久之,宫女与太监结为相好,称作“对食”,又作“菜户”,意思说不能同床,只能相对吃饭,互慰孤寂而已,事实上与外间夫妇无异。明初,这种现象还是偷偷摸摸的。到了万历以后,则是公开的了。如果有宫女长时间没有找到伴,甚至还会被其他宫女们取笑为“弃物”。一旦宦官与宫女两情相悦,还有热心而甘当媒妁的人为之撮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宫中低级宦官无力娶妻纳妾,宫女又很少有机会被皇上临幸,宦官和宫女便只有自己寻求安慰。


  客氏一入宫,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又会卖弄风情,很快就成了太监们追逐的“热门货”。客氏原与太监魏朝“对食”,可魏朝是王安的得力助手,事情多,陪客氏的时间也就少,魏忠贤乘虚而入,使魏朝坐了冷板凳。二魏相比,客氏更喜欢憨直爽快的魏忠贤,便一心与他来往。


  有一次魏忠贤正与客氏亲热,被突然回来的魏朝撞见,两人当即你一言我一句地吵骂起来,惊动了皇帝。魏朝说忠贤霸占他的妻子,忠贤说魏朝的对食不是正式的,客氏本侯二的妻子,应该大家可以结欢,不限定一人独占。两个太监在皇帝面前吃醋争闹,熹宗却一点也不动气,反而呵呵大笑。有这样无礼的内监,自有这种呆鸟的皇帝,君臣间的礼节威仪至此扫地以尽了。

 

皇帝不管二魏谁对谁错,他关心的只是奶妈的幸福。他问奶妈说:“客奶,你只说要谁替你管事,我替你断。”客氏也是个敢作敢当之辈,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多年的“夫君”魏朝恩断义绝,毫不犹豫地把手指向了魏忠贤。


  熹宗瞧见情形便道:“朕知道了。今晚应三人分居,明日朕替你断明。”三人遵旨自去。谁料到第二天,熹宗竟然颁下谕旨,撵魏朝出宫。魏朝无可奈何,空落得短叹长吁,垂头自去。客氏真是毒辣,想出了一条斩草除根的计策,令魏忠贤假传圣旨,将魏朝遣戍凤阳,并密嘱该处有司待魏朝到戍后勒令缢死。有司奉令遵照执行,魏朝死于非命。


  古人说皇帝长于奶妈之手,由于奶妈在皇帝幼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位后的皇帝对奶妈的礼遇也是很厚重的。熹宗登极半个月以后,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其子被任命为锦衣千户,这倒是有例可循。


  东汉时,安帝封奶妈王圣为“野王君”,顺帝封奶妈宋氏为“山阳君”,灵帝封奶妈赵娆为“平氏君”;北魏时太武帝生母早死,尊奶妈窦氏为“保太后”,继之文成帝也尊奶妈常氏为“保太后”,次年又尊为“皇太后”;唐中宗封奶妈干氏为“平恩郡夫人”,封奶妈高氏为“ 国夫人”;唐睿宗封其子(玄宗)的奶妈蒋氏为“吴国夫人”,封莫氏为“燕国夫人”;元朝时,元世祖封皇子燕王的奶妈赵氏为“豳国夫人”,封奶妈的丈夫巩性禄为“性育公”;元文宗封奶妈的丈夫为“营都王”;元成宗封奶妈的丈夫为“寿国公”;元仁宗封奶妈的丈夫杨性荣为“云国公”;元英宗封奶妈忽秃台为“定襄郡夫人”,封她的丈夫阿来为“定襄郡王”;明成祖封奶妈冯氏为“保重贤顺夫人”;明仁宗封奶妈为“诩圣恭惠夫人”;明宣宗封奶妈李氏为“奉尚夫人”。


  皇帝与奶妈之间的感情联系是难以割断的,奶妈的影响力在这种乳子顾念恩情的气氛中发展,成为攀龙附凤者的重要渠道。奶妈恃宠而骄,做出非法之事,历代也不乏其例。西汉武帝的奶妈,在宫外做了犯法之事,汉武帝打算法办,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告诉她:“当皇帝宣你去,下令法办时,你不要说话,只要在临走时再三回头看看皇帝就好,这样子或许能救你。”奶妈照着东方朔的话去做,站在武帝身边的东方朔开口了:“你还看什么?现在皇帝还要吃你的奶吗?”汉武帝听后,想起奶妈哺乳的恩情,便下令赦免了她的罪。


  汉安帝时,其乳母王圣母女和宦官江京、李闰等勾结在一起,诽谤太后,打击太后的家族,煽动内外,任性而为,曾逼得宰相杨震服毒自杀,最后把太子也废了。东汉灵帝的奶妈赵娆也恃宠而骄,她跟宦官曾节、王甫有仇,便设法陷害曾、王而将之下狱,可见其嚣张跋扈情形。


  熹宗生母已经去世,受托抚育的李选侍移宫,正需要有个乳母在乾清宫照料起居,封以尊号,酬谢她“奉圣”之劳,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客氏“自居于皇上八母之一”。光宗皇后郭氏、熹宗生母王才人,还有思宗生母刘淑女,以后也都封为太后,此三者是熹宗的已去世的“三母”;在世的有西李、东李,还有个赵选侍,也是“三母”;此外更有个“旧贵人”,当然也算“一母”,加起来共是“七母”,凑上乳母客氏,共是“八母”。


  按明代宫中惯例,宫内、女婢、乳母等应该住在西二所,但客氏却被破例允许住在咸安宫,每天早晨都到乾清宫照顾皇帝起居饮食,还以她的名义进“家膳”,叫做“老太家膳”。原来,熹宗对宫中御膳房的蒸龙烹凤瞧不上眼,独独喜欢客氏做的饭菜,尤其喜欢客氏把炙蛤、燕菜、鲨翅等十几种海鲜放在一起烩煮。《天启宫词》专门有诗赋一首曰:“大官脍惜芳牙,玉食须供自外家。乞得余泔争问讯,珠盘擎著漫矜夸。”

 

客氏随伺在熹宗身旁,赏花观月,其乐融融。有诗纪曰:“回龙别观百花匀,锦瓣黄须上辰。不是天香并倾国,如何亦得倚阑频。”客氏过生日时,熹宗则一定前来。“初度才知保妪尊,争遗彩履贴金鸳。琼枝到处霞生脸,御手亲传不谢恩。”熹宗对她赏赉甚厚,一次就赐给她“人参一袋,约重二三十斤”。客氏夏日怕热,在咸安宫造起大凉棚,熹宗赐冰不断。“风阁松棚结绮层,外家各别有炎蒸。妾心自识凉如水,敢乞天厨一赐冰。”天启元年夏,熹宗“特旨”允许客氏可随时出宫回私邸。


  此时的她尽享荣华富贵,应有尽有,为所欲为。客氏在宫中,每日皆浓妆艳抹,来往乘小轿,仿佛嫔妃一般。每次出宫回宅(在今北京西城丰盛胡同),随行护卫达数百人,宫中内侍要跪叩迎送。出宫后,换乘八抬大轿,街上还要戒严禁行。回宫时,更俨然诰命夫人,前有八名太监,掌了大红纱灯引导,远远望去,和御驾一样。仪仗之后,便是明晃晃地一列排的荷兰晶灯。当时荷兰已与明朝结交,献晶灯百盏。熹宗专门赐予客氏二十盏,备夜来进出宫闱之需。把那条铺着黄缎的御道,照耀得如同白昼。最后便是灯晶彩羽,流苏玉坠的一辆高毂绣帘的凤辇,辇上端坐着客氏。真是仪从煊赫,仆侍如云了!


  那些朝中的大小臣工、王公臣卿,大半是客氏的党羽。他们每天入朝,在朝房里望见远远的灯光灿烂,如皓月流星,就知道奉圣夫人客氏来了,于是大家在御道上等候。距离客氏的车辆,约有十来步远近,众人早已齐齐地跪列下来。有叫太夫人的,有称圣母娘娘的,有唤圣太太的,有三呼千岁夫人的,又有叫姐姐圣夫人的,也有叫干娘的,还有唤义母的。口里这样呼着,身体都和狗般俯伏着,比迎接圣驾还要齐整。熹宗上了宝座,御案旁设着一个凤座,就是奉圣夫人客氏坐的。熹宗帝退朝,客氏也随着銮辇回宫。


  熹宗帝宠信客氏,宫中大小事务,一古脑儿由客氏掌管。她回到家中,勒令家奴称她为“九千岁老太太”,每日三次向她请安问好,口称“老太太千岁、千岁、千千岁!”“八母”死的在世的都不及此一母,真是亘古未有之奇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