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现代诗歌大全:诗阳诗选
诗阳(1963-),中国首位网络诗人。原名吴阳,出生于安徽省芜湖。曾旅居法国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3月开始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大量发表诗歌作品,1994年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被学术文献确认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诗阳于1995年创办了世界上首份中文网络诗刊《橄榄树》并担任第一、二届主编,现任《时代诗刊》和《网络诗人》名誉主编。他曾提出“信息主义”的网络诗歌创作手法,著有诗集《远郊》,《晴川之歌》,《世纪末,同路的纪行》,《人类的宣言》,《影子之歌》等。
---------------------------------------
来源:中华诗库:诗阳诗选
诗阳(1963-
),原名吴阳,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中国首位网络诗人,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诗阳于1985年赴法、英、美等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自1993年3月起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大量发表诗歌作品,1994年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通讯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被学术文献确认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诗阳长期致力于中文诗歌网的发展,1995年创办了历史上首份诗歌网刊《橄榄树》,并不断组织和带动其他诗人的加入和参与,在互联网上形成了由一批优秀诗人所组成的早期网络诗人群。他不仅是开拓网络诗歌文学的先驱,也是推动诗歌文学网络化信息化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参与者和见证人。
诗阳提出了以虚拟创作为重要特征的“信息主义”的诗歌创作理论,以《水祭》、《火赋》等为其第一类代表作,《独弈》、《佚说》、《湖说/雪赴》等为其第二类代表作。此外,《在时间的岛上》、《对称:所没看见的》、《百科全书》、《遗墟日记》以及写于21世纪的长诗《虚拟的命题》等诗歌也体现出其虚拟创作实践的艺术风格。他发表于1993年初的《诗意》、《思念》等早期作品被一些文史刊物作为中国最早的网络诗歌历史文献资料收藏。
诗阳1995年和1996年曾任第一、二届《橄榄树》主编,2006年起任《时代诗刊》、《网络诗人》、《信息主义》诗刊主编、名誉主编。著有诗集《远郊》,《晴川之歌》,《世纪末,同路的纪行》,《人类的宣言》,《影子之歌》等。
-------------------------------------------------------------------------
下述资料来源于:文苑英华-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http://www.ilf.cn/Peop/14143.html,本博主略有删节
(转贴)世界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诗阳
分类:博客日志, 诗人介绍 时间:2006年07月21日星期五
23:42 留言:弈江南
“诗阳先生从没有正式承认他是最早的网络诗人,但是事实上他是公认的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根据美国布法罗大学的中文诗歌网档案和当年Usenet的新闻组的资料记载,诗阳于1993年使用电脑网络创作和传播诗歌,1994年他的诗歌在诗网上大量发表,1995年他创立了世界上首份通过网络出版发行的中文诗歌刊物《橄榄树》并任首届主编。2005年即十年之后,诗阳又创立了另一份中文诗歌刊物《时代诗刊》。”
“……信息主义是诗阳于1993年提出的关于现代诗歌的创作思想。”
“……信息主义在21世纪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资料]诗阳与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分类:诗人介绍 时间:2006年06月14日星期三
13:23 留言:大漠风沙
“说起互联网络中文诗歌的历史,较早的是chpoem-1listserv.acsu.buffalo.edu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
“这一通讯网最初几年只是用于张贴古典诗歌,很少有诗歌创作交流。”
“1993年10月,互联网中文新闻组alt.chinese.text开始出现诗歌和顾城事件所引发的对当代中文诗歌的讨论。”
“诗阳则以几乎每天一首的速度张贴了几百首诗作。”
“现在,诗阳专门开通了诗阳网上诗歌站点,进入其主页,就能浏览诗阳的长诗、短诗、散文诗48首,诗阳本人的创作观点,诗阳的照片等。”
[资料数据来源: 51lw.com 王强 2003-07-24; 无忧论文网; 2528.net, 文化研究culstudies.com]
--------------------------------------
[资料]诗歌报有关诗阳的早期活动
分类:诗人介绍 时间:2006年05月27日星期六
14:36 留言:大漠风沙
来源:《诗歌报》中国网络诗歌的文化特性,作者:张德明
回顾中文网络诗歌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汉语诗歌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1991年,留学国外的王笑飞创办了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chpoem —1listerv.acsu.buffal.edu);1993年10月,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方舟子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alt.chinese.text)上陆续张贴他的诗集《最后的语言》,但当时引起的反响并不大;1994年2月,方舟子、古平等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文学网络刊物——《新语丝》(http://www.xys.org);诗阳、鲁鸣于1995年3月创办了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http: //www.rpi.edu/~cheny6/)。1997年伊始,《橄榄树》改为文学刊物,以诗歌诗评为主,不再是纯诗歌刊物。国内第一家网上诗刊是1999年1月出现在“重庆文学”站上的《界限》,它力推重庆及海外汉语诗歌精品,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2001年以后,网络诗歌论坛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纷纷占据了互联网的虚拟空间,给中国新诗界带来了许多新的气象。
[资料来源:诗歌报,张德明 2005-10-28]
-------------------------------------------------
中文网络文学较早的是1991年王笑飞创办的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与此同时,诗阳、鲁鸣等人于1995年3月创办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1995年底,几位原来活跃于中文诗歌通讯网的女性作者独自创办了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
发展到1998年,开始出现了一部最有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05-04-07
----------------------------------------------------
[资料]中国教育报:诗阳的首份网络汉语文学期刊
分类:诗人介绍 时间:2006年02月02日星期四
14:41 留言:大漠风沙
中国教育报>>网络文学的前世今生李展樊艳平
历经几年的“口水洗礼”,网络文学这棵昔日风雨飘摇的小草,没有在数不清的板砖重拍下“魂归西天”,相反,如今的网络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遍网皆是。
1999年出版发行的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瞬间一炮走红,犹如星星之火,短短几年之间便使网络文学形成燎原之势。顾晓鸣教授当初提出网络文学这一概念时,也许不会预料到今天会越烧越旺。
汉语网络文学并非土生土长,而是起源于北美,因为那里是互联网技术的发祥地。最初,一些中国学子远涉重洋,千里迢迢去求学,异样的肤色,异样的文化,他们有时苦闷落寞。为了抒发心头的诸多感受,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他们中的一些人建立了具有始创意义的汉语文学网站。汉语网络文学由此开始了它不平凡的历程,成了无数中国人共写方块字、共抒炎黄情的舞台。可见,汉语网络文学是在一种自觉自发的状态下诞生的。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
1995年,诗阳等人编辑的首份网络汉语文学期刊——“橄榄树”面世;1997年,我国最大的文学网站——“榕树下”由朱威廉操刀在上海开张。其他如黄金书屋、白鹿书院、竹露荷风、红袖添香等纷纷涌出,不胜枚举。仅网易/文学/网络原创/另类原创中,收录的网络文学网站就有106家(截至2003年7月27日),拓宽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生存空间,满足了网虫们的表达需要,创作网络文学的热情被空前地激发出来,一大批网络写手应运而生。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文学的前世今生 李展 樊艳平2004年10月29日]
----------------------------------------------------
[资料]网络华文文学的兴起,诗阳的诗刊《橄榄树》
分类:诗人介绍 时间:2006年01月02日星期一
14:20 留言:大漠风沙
文化中国>>网络华文文学刍议(黄鸣奋,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网络华文文学发展史上,北美留学生扮演了拓荒者的角度,筚路蓝缕,功不可没。1991年,王笑飞创办了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chpoem-
1@listserv.acsu.buffalo.edu),该网实际上是一个邮件订阅系统,以张贴古典诗词为主。次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魏亚桂请该校的系统管理员在USENET上开设了alt.Chinese.text,简称ACT。这是Internet上第一个采用中文张贴的新闻组。1993年10月,方舟子(生物学博士)开始在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上张贴其诗集《最后的预言》,并出入于ACT。他有感于ACT中的鱼龙混杂,与古平等人于1994年2月创办了第一份网络中文纯文学刊物《新语丝》(http://www.xys.org),以邮递目录的形式刊发诗歌和网络文学。该刊是第一份不隶属于任何机构、以远离时事政治为特色、自始至终百分之百刊登创作稿件的中文电子刊物,风格清新。1996年10月,它建立了万维网主页。其服务器曾几次搬家,目前位于美国加州。海外汉语网络文学刊物陆陆续续出了不少。除《新语丝》外,影响较大的还有诗刊《橄榄树》(http://www.wenxue.com),它是诗阳、鲁鸣等人在1995年3
月成立的。由世界各地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的电子杂志有美国的《华夏文摘》、《威斯康星大学通讯》、《布法罗人》、《未名》,加拿大的《联谊通讯》、《红河谷》、《窗口》、《枫华园》,德国的《真言》,英国的《利兹通讯》,瑞典的《北极光》、《隆德华人》,丹麦的《美人鱼》,荷兰的《郁金香》,日本的《东北风》等。这些刊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网络文学的温床。第一篇中文网络小说《奋斗与平等》(少君著)就是1991年4月在《华夏文摘》上发表的。1996年1月,原先活跃于中文诗歌通讯网的几位女性作者创办了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著名作者有鸣鸿等。这个刊物也很活跃。时至今日,海外华人网站与汉语电子刊物的主体,已经从留学生扩展到当地出生的华裔青少年,乃至于各行各业的华人企业与社团。文学创作队伍也相应有所扩大。中国大陆网络建设起步比发达国家要晚。与此相应,大陆网络文学的诞生与发展,是和海外(特别是北美)汉语网络文学的影响分不开的。
[资料来源:黄鸣奋,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2004-12-13; edu.dahew.com; 怀云书斋]
-----------------------------------------------------
[资料]网络文学回顾(诗阳与早期的网络文学)
分类:诗人介绍 时间:2005年09月15日星期四
13:55 留言:诗歌爱好者
“二网络文学的发展
中文网络文学始于海外,显然是受了互联网使用普及程度的影响。早期的网络文学作品大都是由留学北美的网人们所写。根据少君――一个定居于美国的华人网络作家所说,“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时代风云激荡的思国怀乡深情中应运而生。”“1993年,海外华人为了能够在网络上找到一个以中文交流的地方,在USENET上开设了ait.chinese.text(简称ACT)。在中文国际网络上,ACT是经常被提起的一个名词,也是国际网络中最早采用中文张贴的新闻组,可以说,有了ACT,才有了中文国际网络。
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与此同时,诗阳、鲁鸣等人于1995年3月创办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
1995年底,几位原来活跃于中文诗歌通讯网的女性作者独立创办了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由遍布世界各国学校的中国学者联谊会主办的中文电子杂志开始出现,如北美的《威斯康星大学通讯》《布法罗人言》,英国的《利兹通讯》,瑞典的《北极光》《隆德华人》,丹麦的《美人鱼》,荷兰的《郁金香》等。
1996年以后,网络文学的阵营逐渐转向国内。1998年,台湾作者蔡智恒的网络爱情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上连载,成为国内网络文学的开山之作,网络文学才开始作为一个名词被公众采信。在此之前,国内最早的一批网民多聚集在四通聊天室,将多数时间消耗在网络争吵上,《第一次亲密接触》使他们如梦初醒,于是,宁财神开始写鬼故事,李寻欢开始写爱情小段子。至此,一个新的写作时代才悄悄来临。”
[资料来源:www.21ourhome.com,见君2004/08/2]
---------------------------------------
[资料]第一份网上纯文学刊物,诗阳所创办的《橄榄树》
分类:诗人介绍 时间:2000年04月28日星期五
14:20 留言:读者
光明网记者陈洁惠:网上文学原生态
第一份网上中文纯文学期刊创刊于1995年,叫《橄榄树》(http://www.wenxue.com)。它的前者《中文诗歌网》就是份正经八板的期刊,有老总,有编辑,还有网上编前会,投稿的人还不少。
《橄榄树》编委会有十来个人,散布在世界各地,谁跟谁都没见过。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聂建云编委说:当时就是想办个中文杂志,对抗Internet上铺天盖地的英文,一提议,网上有人响应,就办起来了。这是个全开放的杂志,想过把编辑瘾的,发个E-mail,水平能力够的,就能坐上一把交椅,不想干的,说一声就能退出来,完全义务,完全兼职,也完全自由。
但这又是一份完全意义上的杂志。用E-mail投稿的人几天内会收到回信:“谢谢您的来稿,我们将在一个月内告知您来稿是否采用”。只要比较一下传统文学杂志的“来稿三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一类的话,这回信就委实太温情脉脉了。网络的快捷提高了办公效率,各编辑很快就能读到自投稿或组来的稿件,并在网上签发用稿单,确定下期的用稿。被淘汰的稿子,如果作者愿意,也能公开在网上,但不在杂志站点上,这样所有的人都能看到采用稿和未用稿之间的区别,并据以评判杂志的品味和编辑的鉴赏水平。
[资料来源:光明网记者 陈洁惠 网上文学原生态 1999年3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