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马人的故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后感

(2014-07-27 20:41:41)

 读完《全球通史》后,有一种想读《罗马史》的想法。正巧前几天儿子从上海休假带回了《罗马人的故事》第四、五、六册,我读了第五、六册,是关于恺撒和屋大维的故事,读完后更想通读《罗马人的故事》全套书。
    《罗马人的故事》全套共十五册,其中第一册就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该书是由日本作家盐野七生历时十五年写成的。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存续了1300多年,其中第一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主要介绍了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国到公元前270年完成意大利半岛的统一的历史。该段历史又分从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509年王政统治的历史,共经历了7个国王,随后至公元前270年罗马完成对意大利半岛北自卢比孔河南至墨西拿海峡的统一的共和体制。在此过程中罗马的征服是缓慢的并且是稳健的务实的,也是艰难的,往往每前进一步会后退半步的发展方式。但是,不管罗马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没有气馁,并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挣脱已有观念的束缚,提高自己,然后再重新站起来。同时,罗马人的开放包容,兼收并畜的胸怀和精神,使得罗马帝国进一步强大并保持长盛不衰。
    罗马人的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技术不及伊特鲁里亚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为什么又能超越这些民族。与同时代的雅典、斯巴达克及迦太基相比,为什么只有罗马能变得如此强大?我认为而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罗马人不拘一格确立的独特的政治体系。像王政、贵族政体、民主政体,都比较容易倾向于代表共同体的一部分利益,但是罗马人不执着于政体。他们通过执政官制度、元老院制度和市民大会有效利用王政、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优势。消除了国内的对立关系,建立了统一的体制。
    罗马建国之初,第一代国王罗慕路斯他把国体分成三个机构,国王、元老院和市民大会,并有着三方共同治理。国王是终身制,但不是世袭制。国王有市民大会选举产生,市民大会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但是对国王听取元老院的建议后制定出来的政策有赞成和反对的表决权。对外关系上,是战是和,也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才可实施。但随着历史的进程,特别是到了第七代国王,这个时候这种政体的缺陷逐步显现出来,这种政体与国王人品才能理念嘘嘘相关,第七代国王塔克文傲慢无礼,致使被新生的力量驱赶出国外,随后罗马进入执政官统治的共和时代。一个国家共同体,在最初阶段,应该说更适用于中央集权制。
    罗马人还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公元前中世纪中叶,随着罗马实行共和体制,他们派出了三人小组向先进的雅典和斯巴达克学习治国经验。斯巴达以军事立国之本,看重质朴和刚毅,从小灌输秩序、服从,服从涵盖生活的全部,没有个人自由。同时他们固步自封,不仅仅体现在于国与国之间,而且国内各阶层情况也一样。罗马人认为,维持秩序无须像斯巴达那样剥夺一切自由,保卫国家也不需要像斯巴达那样倾全力培养士兵。斯巴达虽然有秩序,但是却没有精神自由。而雅典,在伯利克里本人的引导作用下,整个社会散发出了的自由和秩序的并存精神。让人耳目一新,但民主政体作为一个体系的弱点,那就是,必须有伯利克里这样的人物才能充分发挥体制的优越性。当这样的能人一旦倒下,就会产生群愚政治。因此,他们最后并没有完全照搬这两个国家的管理政体,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独创了符合自己的管理体制。分别独创设置了独裁官制度、护民官制度、法务官制度、财务检查官制度,并且进一步改革这些共同官职的人员身份限制,从而最大的发挥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二、对宗教的态度和见解。罗马人的宗教与其说是用来约束人类的,不如说是用来保佑人类的。这一宗教没有狂热崇拜的倾向,所以,更容易与其他民族建立起相互包容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承认其他宗教就是承认别的民族。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多神教和以犹太教、基督教为典型的一神教的不同在于,多神教从不祈求诸神来纠正人类的行为道德,而这正式一神教中的神的专利特权。罗马人从不排斥其他民族的神,他们甚至还会积极主动的引进其他民族的神,也许他们认为保护神越多照顾到的地方就越大。罗马人的宗教既不排他也不自闭,与异教徒或邪教的概念相去甚远。虽然罗马人也发动战争,但是他们从来不进行宗教战争。宗教在不同教派信仰的人之间没有作用,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因此罗马人十分重视法律的制定,正因如此,才使得生活在罗马国土上的人们秩序井然,社会安定。
    三、罗马人的开放、宽容和同化。罗马人在向外征服和扩张的过程中,对被征服的民族一直保持着开放、宽容和同化的态度。他们并没有通过战争把战败的拉丁人和萨宾人以及其他民族看作被征服者而让他们臣服于自己,也没有逼他们为奴,而且为他们中的有权势者提供元老院议员议席。甚至对于出自被征服的民族的特别优秀者,通过市民大会直接选为国王。如伊特鲁里亚系的人就做过国王。罗马为了军事目的,在建立罗马同盟过程中,他们没有把失败者贬为奴隶,而是让失败者成为“共同经营着”,流传后世的有名的“分而治之”的思想就产生于此。同为希腊人,生于斯巴达的人要取得雅典市民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相反,在罗马,出生地不是问题,问题只是有无罗马市民权,一个时期,只要住在罗马,就可以取得罗马市民权。罗马人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宽容,不是因为赢不了,而是在赢了以后才让步的。罗马人还给外国人双重国籍。对内,执政官最初只能是元老院的人才有资格当选,随着时代的发展,骑士阶层和平民阶层只要有才能都能有资格竞选执政官,并且取消划分各基层当选比例,同时,解除各基层人们的通婚,各阶层人员流动形成正常,从而提高执政者的水平和素养,促进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罗马人对外民族的信仰也非常尊重,从不排斥其他民族的信仰,为民族的和谐相处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轻易成功的,要想成功,必须有远大的目标,有开放的进取思想,敢于参与平等竞争,能宽容他人的胸怀,不嫉妒,不自卑,既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又有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冒险精神,因地制宜,善于学习,不拘泥条条框框,对于有利自己成长壮大的任何人和事情,都有兼收并畜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当下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014.7.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