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汉人?胡人?
关于李白是哪个民族,汉人?胡人?也有争议,由来已久,至今未曾有定论。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在1935年1月当时的《清华学报》第十卷第一期发表自己的著作《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中认为李白是胡人,其理由摘要为:一,从时间看,李白生于武后大足元年(701年),迁到四川为神龙元年(705年)。李白出生在西域无疑。二,从岀生地看,李白生于碎叶,当时碎叶还不是中国的势力范围。则为中亚人。三,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下诏,将“绛郡、姑臧、敦煌、武阳等四房子孙,并宜隶入宗正,编诸属籍。”,却没有李白这一支。李白家姓氏也有疑问。李白留下的文字当中曾将自己的父亲称为李客,“客”这个词语大多指的是胡人,所以有人认为李白的父亲并非中原人。
历来现实在他的“诗仙李白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他到底是胡人还是汉人?”中引陈先生说,在隋朝的时候,胡人经常到汉人区域来做买卖,但那时候汉人根本没有人去胡人的区域;因此李白要是从突厥过来,那他只能是胡人,而根本没有可能是汉人。
另外,从李白的像貌上也有胡人特征。李白追随者魏颢(魏万)在《李翰林集序》中,他描写到:“眸子炯然,哆如饿虎。”这里的“哆”是张大嘴巴的意思,就是说当李白张嘴的时候有猛虎下山的气势,头大目深,似乎与古书中所说的什么“碧眼胡僧”的样子差不多。胡怀琛先生得出结论说,这或许说明李白的母亲竟不是中原地方的人。崔宗之的《赠李十二白》说:“双眸光照人”这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也有猛虎下山的气势,“或时束带,风流酝籍”,有的时候他穿得整整齐齐,腰扎玉带,头扎布巾,也显得风流倜傥。
酒将友在他的“李白的母亲并非中原女子,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一名混血儿”中说:李白的母亲月娃,是突厥族,十六岁时便被称为碎叶之奇葩,出落得貌美如花,婷婷玉立,月娃的四位兄长都是突厥族出名的勇士。
李白一家的人名字都指向了西域。李白有位妹妹名叫月圆,日出与东,月生于西。李白的父亲给女儿取这样的名字,就是告诉我们她的来历,李白不是也说:“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李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伯禽,小名为明月奴。“明月奴”,按照今天说法,就是“西方来的小家伙”。至于大名“伯禽”,原是周公旦的长子,本名为“鲤”,与“李”谐音。而李子原产西方,正如南朝大诗人沈约《咏李诗》所云:“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国实,其下路成衢。”老二叫李天然,小名颇黎,李白给小儿子起小名为“颇黎”很让人费解。有学者曾指出李白有突厥血统,突厥语中狼的发音就为“颇黎”,在崇尚“狼图腾”的国家,唤儿子为“狼”,就如汉族昵称孩子为“虎儿”、“龙儿”一样普通。因为祖上长住西域,与西域胡人通婚,所以李白有胡人血统,也许这样的生长背景,使得李白甩开了更多中原士大夫的包袱,而造就了他那样狂放不羁、傲视今古的性格。
。
认为李白是汉人的最著名人物是郭沫若先生,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中,他首先肯定了陈先生李白岀生碎叶城的说法,但郭先生认为,此碎叶非彼碎叶。一个中亚碎叶,一个焉耆碎叶。李白就出生在焉耆碎叶城内一个富商之家。由于“封建意识作怪”,回唐后冒充李唐氏族,目的“抬高自己的门第”。
历来现实在他的“诗仙李白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他到底是胡人还是汉人?”中说李白的汉语水平很高,文字功底扎实,不是汉人根本做不到。祖先是胡人的话,自己能说汉话就不错了,怎么会有如此非凡的汉文化成就?而且李白如果是胡人,为什么对混血胡人安禄山没有一点亲近感,反而那么藐视、鄙夷和仇恨呢?对于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的态度是深恶痛绝,旗帜鲜明反对。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岩容仪,戌削风骨。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大意是说,胡人长着一对深蓝色的眼睛,一头金黄色的卷发,长长的鼻子都按着厚厚的嘴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会相信会大自然有如此出神入化的杰作?
假如李白是胡人,怎么在描述胡人相貌时这样大惊小怪呢?只有汉人才会有这样的奇异感受,才会有点调侃的意思在作品里表现出来。
关于李白父名也有人称,有李氏族谱把李白父亲记为[李珂],注意[珂]与[客]之音相似。当时李白病中口诉,疑是李阳冰将将[珂]误听为[客]。
至于那些认为李白出生在701年后的现四川江油者,更认同汉人论。
个人认为,李白祖先谪居西域多年,与胡人通婚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是混血儿,但按照父系社会习俗,其民族应定为汉族。
我们希望李白是汉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无论李白是汉人,还是胡人都无法改变李白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能抹杀李白对中国文化的贡献,都不影响我们欣赏李白的佳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