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故宫(七)---坤宁宫

(2019-02-20 10:24:00)
标签:

北京博物院

文化遗产

历史

杂谈

分类: 衣食住行


走进故宫(七)---坤宁宫

走进故宫(七)---坤宁宫

      ▲【1】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正德九年(1514)、万历二十四年(1596)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1798)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

       坤宁宫位处交泰殿之北,是皇后的正宫。坤宁为坤地宁定之意。清代,坤宁宫按照满族习俗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坤宁宫形制富于满洲文化特色:正门不居中而偏东侧,隔扇改为木板门,窗户亦改为吊搭窗,沿北西南三面设万字炕,俗称口袋居,以及陈设萨满教祭祀神堂等。

       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贞。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

        

走进故宫(七)---坤宁宫

▲【2】

走进故宫(七)---坤宁宫 ▲【3】至于清代坤宁宫的室内格局,则完全依照沈阳故宫里清宁宫的样子,保存着一部分满民族的风俗习惯。室内顺着山墙,有前后檐通连的大炕,窗纸糊在窗棂外面,在炕上祭神,在炕沿鼻柱上挂着弓矢,这些,和明代坤宁宫的室内装饰当然不会相同。


走进故宫(七)---坤宁宫
 ▲【4】坤宁宫内景。

走进故宫(七)---坤宁宫           ▲【5】坤宁宫内景。


走进故宫(七)---坤宁宫

   ▲【6】这是坤宁宫后面的坤宁门,从这里进入御花园。明代坤宁门在清代顺贞门的地方,今天的坤宁门在明代是一道围廊叫“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

      坤宁门为坤宁宫后台阶下正中面北之门,北通御花园。明初设坤宁门于御花园钦安殿北,即现顺贞门。明嘉靖十四年,坤宁宫后北围廊正中广运门改建,同时将其改称坤宁门并一直延续至清朝。清代选秀女时,秀女们在此门候选。

  清代秀女分为两类:八旗秀女包衣三旗秀女。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亲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的次序。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为序排列,上有某旗某佐领某某人之女的标识。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据说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所以,很多年仅十二三岁的女孩,只因出身在包衣家庭就要无条件地送入宫廷去服役,可见当时的门第之见是多么严重。

  坤宁门是后庭的后门,是后三宫通往御花园的主要门户,两侧的山墙斜出八字琉璃影壁,接坤宁宫东西庑房,后檐设两抹头方格槛窗,中配方格风窗,设计独特。



走进故宫(七)---坤宁宫                            ▲【7】2014年5月初,故宫工作人员在修复原本挂在坤宁宫墙上的一幅古画时,发现古画后面的墙面上出现了一幅贴落,其中横披出自咸丰御笔。该贴落包括一副对联、一件“福”字斗方和一幅横披。其中,横披上有咸丰落款。经过故宫相关专家初步判断,这套贴落才是东暖阁的原装陈列。

      贴落出现后,故宫工作人员依然按原计划,将顾铨的画轴取下修复。坤宁宫东暖阁是半开放区域,观众可隔着玻璃看到刚刚被发现的贴落,其颜色比店内其他陈设显得饱满鲜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