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长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
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2】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雍正帝虽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
在乾清宫前露台两侧有两座石台,石台上各设一座鎏金铜亭,称做江山社稷金殿,口语也称其为金亭子。金殿深广各一间,每面安设四扇隔扇门,重檐。圆形攒尖式的上层檐上安有铸造古雅的宝顶,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
乾清宫的南庑房有一南书房,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智擒了鳌拜,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虽然故事流传的版本很多,但其确确实实发生在乾清宫的南书房内。
▲【3】
▲【4】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朝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乾清宫内部 ,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朝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除这些外:乾清宫和养心殿是皇上不住妃子那时住的地方,可以批奏折。
▲【5】乾清宫内的龙椅。
▲【6】乾清宫皇帝寝宫内。
▲【7】清宣统后乾清宫暖阁布置。注意,此种宝座也可称之为“床”。
▲【8】乾清宫内仙楼(现乾清宫为清嘉庆八年重建)
▲【9】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乾清宫里故事多,听说过乾清宫里的二十七张床的故事吗?乾清宫,内廷建筑规模之首。明清朝的十六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也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而这27张床的创举,正是源于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cong一声,zong三声)。
在历史记载中,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不上早朝,15岁登基,就迷上了“长生不老”的传说。整天求仙炼丹养道士,搜刮民脂,以致民怨四起,老百姓都称他为“家净皇帝”,因为家里但凡有点值钱的东西都被搜走了。为了防刺客暗杀,他在自己的寝宫,每个房间摆放三张床,共二十七张床。原来27张床不是为了荒淫取乐,而是保命。
而真正让皇帝们不得不设二十七张床的原因是源于一次宫变,在历史中这次宫变被称为“壬寅宫变”,而这次宫变的主要原因是嘉靖皇帝听说早晨饮露水有助于修仙练道,于是就每天早上命宫女去采露水,繁重的工作让宫女因此被累倒, 而如果完不成任务则会面临很严重的惩罚。许多宫女对嘉靖怀恨在心,于是他们策划了这场宫变。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宫女杨金英与另外几位宫女悄悄到了乾清宫, 准备在皇帝睡熟后将绳子套在皇帝脖子上,企图将皇帝勒死,可宫女们在慌忙之中将绳子打了死结,于是便用钗、簪等物刺向嘉靖帝。这时,一个叫张金莲的宫女突然背叛了姐妹,跑到了坤宁宫报告给皇后。皇后召集人前往乾清宫救驾,而朱厚熜则早被吓得昏死过去。皇后为了调查主使者,将几位宫女都交到刑部张合处进行拷问,最后参与的宫女全都被处死了。这样,朱厚熜才逃过一劫,嘉靖皇帝也才捡回了一条命,不过醒来后确实吓破了胆,嘉靖皇帝从此不敢再住乾清宫,搬到当时的西苑,即如今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临死前一天才搬回。从那时起,乾清宫里就开始摆放27张床了,每天皇帝,睡在哪张床上除了近身太监外没有人知道。每天睡在这里的帝王,无不提心吊胆的,生怕一觉睡去就再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