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声》          ——美文赏析

(2009-11-22 23:08:04)
标签:

美学

教育

雨    
赵丽宏
 
  雨声,彻夜在我的耳边响着……

  它们是从天上伸下来的无数手指,抚弄着黑暗的大地。在淅淅沥沥、唧唧喳喳的声响中,我默默地倾听它们和大地的接触。

  它们轻轻拍打着我的茅屋的屋顶,这声音是轻柔的:茅草吸吮着雨水,还没等雨珠在屋顶上拍打出清脆的声音,柔软的草已经把它们吸干,只在夜色中留下细微的咝咝声,犹如低声的叹息……

  它们落在窗外的树叶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像是很多人在远处鼓掌,掌声一阵接一阵。这不是热情的掌声,而是温和的、有节制的,似乎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不停地继续着。在这寂寞的寒夜,有什么值得如此鼓掌呢?

  它们落在河里,发出清脆的沙沙声。这是水和水的接吻,晶莹而清澈,天和地的激情在这千丝万缕的交接中弥漫扩散……

  它们也敲打着我的门窗。这没有规律的声音仿佛是在不停地对我絮语:哎,你龟缩在屋顶下干什么?到雨里来吧,我们会洗净你身心的疲惫。你出来吧。

  突然,它们走进了我的屋子。起先是在地上,“嘀嗒”一声,又“嘀嗒”一声,像交响乐中的小号。是我屋顶漏雨了,雨水浸湿了屋顶的茅草,渗进了屋子。很快,这清脆的“嘀嗒”声扩展到我床边的桌子上,变成浊重的“笃笃”声,又扩展到我的蚊帐顶上,变成沉闷的“噗噗”声……接下来,就该扩展到我的被褥和身体脸面了。

  我不想阻止它们的造访,也无法阻止它们的进入。由它们去吧,让这屋子里的声音和屋外天地间的千万种声音融为一体,让我也变成雨的一部分,湿润自己的同时,也湿润了世界……
 
 
赏析:
 
世界因爱而美丽
          ——《雨声》赏析
 
文/悠悠白兰

  赵丽宏是当代散文名家,《雨声》是他早期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构思精巧,语言清纯,意境优美,抒情味较浓。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一篇优秀的散文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情、智、文。情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感情自然流露,不掩藏,不矫饰,不虚伪;智是指智慧内涵,思考的深度;文则是语言的个性化表达,也即作者表现出的文风。《雨声》是我30多年前的作品,想不到最近《读者》杂志又刊登了这篇文章。我想,散文作品要经受时间的检验,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真情是永久的。

  作品因情而永恒,世界因爱而美丽。

  30多年前,就是70年代,正值文革期间,那是一个恶浊横流的年代,作者在乡下插队种田。文中隐隐地传达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活处境。“黑暗的大地上”,“寂寞的寒夜里”,“龟缩在屋顶下”“身心疲惫”的人。住的是茅草房,而且到处漏雨,雨点落在桌子上、蚊帐顶上、被褥上、身体脸面上……真可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样的境况,“有什么值得如此鼓掌呢?”

  可是作者没有“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悲叹,而是索性听雨,他听到了美的旋律:

  雨拍屋顶轻柔的声音,和着茅草吸吮雨水的咝咝声,还有落在河里的沙沙声,敲打门窗的絮语声,多像一曲曲低缓迷人的轻音乐。它们突然走进屋子,一声声嘀嗒,清晰响亮,像交响乐中的小号;很快,清脆的嘀嗒声变成了浊重的笃笃声,沉闷的“噗噗”声,屋子里的声音和屋外天地间的千万种声音融为一体,一场别具特色的交响乐合奏开始了……

  赵丽宏说过: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哪怕身陷绝境,只要心里有爱,就会听到花开的声音。不然,乡野茅屋,彻夜雨声,白天劳累,晚上屋漏,那人还不愁死了吗?哪里听得到如此优美的旋律。因为爱,所以美。

  他还听出了美的人情。

  把雨比作天上掉下来的无数手指,抚弄着黑暗的大地。雨是个温柔的天使,她时刻也没有忘记给黑暗中的人间大地以感化的温情。

  把雨声比作一阵接一阵的掌声,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不停地在寂寞的寒夜里,给孤独前行的人们无尽的激励。雨,是个善良的天使,那推动她的无形力量,就是爱吧,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爱生活。这个世界需要掌声。

  把雨当成是清纯多情的少女,她轻轻悄悄地来到河里,于是有了水与水的接吻,有了连接天地的千丝万缕的激情。哦,雨就是纯情的天使,她的晶莹和清澈,她的美丽和柔情,都在人世间弥漫扩散……

  把雨看作是与我絮语的老朋友。他不停地敲打我的灵魂,叫我不要龟缩在屋顶下,而要到风雨里去接受洗礼。啊,雨,你也是智慧的天使,时刻提醒我怎样使疲惫的身心充满生活的激情。

  把雨当作是殷勤的客人,他们深夜造访,陪伴我捱过漫漫长夜。雨,你还是热情的天使,邀请我也成为了你们的一部分,湿润自己的同时,也湿润了世界……

  在作者的眼里,天使一般的雨,代表了人间的至情至美。作者听到了它们,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灵。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用一颗爱的心去倾听,才会听到这么美的人间真情,世界,因爱而美丽。

  另外,再对本文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略作赏析。
文章以“雨声,彻夜在我的耳边响着”开头,表明“听雨”贯穿全篇。以“我也变成雨的一部分,湿润自己的同时,也湿润了世界……”  结束,表明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愿意化作爱的天使,融入美的世界。“听雨”为明线,“对爱和美的追求”为暗线。中间对雨声的描绘,又以时空转移为序。全文结构可谓精巧。

  语言清丽,是赵丽宏早期散文的基本特点。本文兼有清丽与活泼的特色。就如那雨声的旋律,有轻柔宛转的部分,也有活泼跳跃的部分。

  善于选用清新淡雅的词语,包括很多优美的叠词,如“轻柔、清脆、温和、淅淅沥沥、咝咝、沙沙”等等,是造就清丽风格的一个方面;娓娓道来的行文语气,也是形成清丽风格不可或缺的方面。活泼的风格,缘于作者笔下雨的内涵。一会儿是柔柔的手指抚弄大地,弄出淅淅沥沥,唧唧喳喳的声响;一会儿如掌声,噼噼啪啪;一会儿发出清脆的沙沙声;一会儿又如人的低声絮语;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混浊……如同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跳跃在字里行间。

  美的结构,美的语言,美的内涵,酝酿了诗一般美的意境。意境优美也是赵丽宏早期散文的一个特点,在此不赘述。

  总之,作者追求的优秀散文的三个要素:情、智、文,在这篇美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读美文,身心在爱和美的陶醉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