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震寰-当代艺术创作语境下“水墨社会”的可能及其他

标签:
吴震寰策展人水墨艺术歌子文化 |
分类: 艺术 |

北京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吴震寰为歌子在宋庄艺术节期间策划的“水墨社会”展览的画册撰文
其它为“水墨社会”展览的画册前言撰文的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杜大恺先生。著名学者,艺术家,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先生
当代艺术创作语境下“水墨社会”的可能及其他
中国水墨传统,一直是文人墨客“养性情,见情操”的唯一追求向度,到得现当代,林风眠这一代画人因为时代的变化,人心的变化,爱慕西方文艺,到了国外求 学,受了西方文艺的影响,以西画面貌精神入画,国画面貌为之一变,虽是并不曾得着与纯正的中国传统精神比肩的高妙,作品却也是颇见精彩的。又有黄宾虹诸 人,虽不曾出国留学,却能在纯粹的传统功夫基础上,结合印象派画法,一样是别具面目,见得高标。而因为这些画人的努力和影响,中国水墨传统从始生分出一枝 当代水墨画来,人心既动,日风又盛,各样面目的水墨探索便象了雨后春笋。
从当下角度看中国当代水墨革命,其一是以秉持深厚的民族品质和学识,既有革命的努力,又有创造品质的林风眠、关良诸先生,可称为纯粹的中西结合旧派;其二 是既不重西学精神,又不重国学精神,以一己模棱两不得之思之得,高调发难的新派,则以台湾的刘国松为首;另一新派人物可以寄身美国的谷文达为首,更加偏重 了西方风尚,行为、装置诸般手段,无所不用。此外,集各样样式,众多人物,在大陆大行其道,被冠名“实验水墨”的运动,更是面目百家,声势浩大。这各样的 躁动,各样真诚不真诚的努力,因为太过浮躁,流于表面,我自己并不喜欢。但另一方面,知旧不是守旧,求新求变又根本不失,正是大道,我想各样的主张,各样 的实验或者并没有太高品质,但实验本身还是值得肯定的,是有益的。上上国际美术馆推出“水墨社会”的学术主张,强调的是扩大水墨创作的水墨创作的领域,尤 其强调水墨对社会的参预。便是这样类似的主张。
水墨创作理念,创作方式,欣赏方式,尤其是水墨不受旧有创作态势形式的影响,精神的扩大,我是十分赞成的,但“水墨社会”的意义,我想主要不在对社会的参预,而应偏重在“社会”两字,即最高可能的承载和最低可能的承担,是一种“生态”的概念。
所谓社会生态,一指每个人心里的,一指借助美术馆这个平台,包容各个层次(学术的,社会影响力的,经济的),各种主张,各路人马的广度和短处,深度和浅 处。水墨画的创作,一方面是有历史至高品格,伟大的高度和成就的传统一面,也有鱼龙混杂,群龙无首混乱的现状,“社会”式“无所不有,无所不可,存在就是 合理”的包容。这种“生态”一方面是保证了各种可能的存在,并在这各种的可能里自然的生发出好的状态来,自然的成就出好的艺术家来。
我之侧重“社会”性,“生态”性,主要从我个人对中国文艺的个人理解和对“水墨社会”这一学术主张本身上考虑的,却并不否定倡导者突出社会参预的可能。中 国水墨虽则是以出世的精神高标高脱,超然物外,逍然自大自在为最高,但天下无绝对的道理,水墨的各样的可能也是可能的。有史可鉴的例子也有一个,明末清初 的八大山人,便横空出世,呈现了水墨的社会干预的可能。
前面说过,中国水墨画是以“养性情,见情操”的理想为依归的,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水墨是出世的,画的人、山、水、花草树木鱼鸟无一不是以心象为依归,这种 出世(或说超人世)的追求在中国水墨史很早(如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成形了一种至高的品质和成熟的面貌,也成形了一个浩荡苍茫无法超越的伟大国度。西方 绘画一样在很早就成形了自己“浩荡苍茫无法超越的伟大国度”,但西方相对中国绘画追求的“虚”,却显得“实”的要求和努力向度来,譬如西画画人,画境,一 草一木,更多是画的这人境草木的本来面目。便是后来风行的表现主义,装置艺术等等,一方面是创作与面对方式,形式,材料一类的更新,一样是不重在精神的高 脱,更多是入世的,重在对个人的,人世的生活,社会生活的干预。而中国当代水墨的创作,更多是借鉴的西方模式,西画的入世本质,或者也是可能的一方领域。
中国的水墨史基本是一开始就有了至高点,水墨的发展不是向前,而只是对过去某中可能的补充、张扬和完善,更多是以个人独立的纯粹,品质和高度成就自我,这 是最小。而这最小,因为这成就者个人的高度和品质,在时间的缝隙,便成了最大,成了历史的高度和楷模。真正的革命,最有效的革命总是发自内部,我想这类独 立的个人的纯粹,品质和高度将永远是水墨发展的不变玉律金科。这是不变之变,自然而然,理所当然,成其伟大。而另一方面,有鉴于当下世界融合的大,艺术本 身也一样呈现出的世界融合的大,水墨发展的另一可能,或可借鉴于西方向前的方式。西方艺术的创作,绝大程度是向前的,线索清晰分明,以法国一时间段为例, 区别于过去为宗教服务,为皇宫贵族的学院风格完善古典优雅的安格尔;为民众服务粗俗写实力量的库尔贝;或朴质,或优雅,沈心于乡村人物和景色的巴比松画 派;画风更趋粗造的印象派。暨而后印象,立体主义,野兽,抽象以及后来在世界几大国声势浩大,风起云涌的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激浪艺 术艺术等等,呈现的是观念的改变,审美的改变,科技发展人心改变下艺术的改变,材料应用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等等,呈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趋势。这种异于中国 “不变”的创作模式或者也是中国当代水墨发展可依借的可能,但必须是真正的、纯粹的且有真正的高度的变革,而不应是当下骑墙肤浅的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言说之时,总觉不得万一,想天下大道,在变,亦在不变。在同,亦在不同;不变之变,变之不变;同之不同,不同之同,妙理天然。只须真诚体味,高处大处着怀,或得成就。浮生碌碌,落实到现实的人世,一切或都是可能,一切或只是可能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