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艺术现象学-建设草案
(2009-04-24 21:16:17)
标签:
歌子文化艺术 |
分类: 艺术 |
生命艺术现象学-建设草案
纲要和理念:中国正逐步进入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艺术创造生命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整体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艺术发展本身的真正基础。没有艺术创造的社会是缺乏生命力的社会;艺术创造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动提供最好的范例。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和整个社会的生命共同体的生命动力。
我们所要创建和发展的‘艺术生命创作共同体’,是把(一)艺术创作、(二)生命陶冶和(三)融入社会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家队伍。它由一群以‘艺术生命现象学’为指导思想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基干为基础,逐渐以开放的视野扩大力量,把艺术创造当成生命活动本身,同时又借艺术创造,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生命和提升自身生命,以达到艺术与生命的相互交融,实现艺术家自身在精神层面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双重完善化,也实现艺术家自身生命体与整个社会生命共同体的交融。为此,已经形成的艺术生命共同体,将通过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艺术创作和社会生命共同体的共荣:第一,艺术家把艺术创作和自身生命提升结合起来,重视艺术技巧和创作思想的双重修养陶冶,不断地开拓创作及其思想基础的新视野,以逐步造就一群高品质的当代艺术家队伍,推动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第二,艺术家通过有计划的艺术作品展览、出版和研讨会,一方面扩大和提升艺术家队伍自身的范围及其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与传播媒体的联系,进一步增强艺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第三,主动吸收和争取社会力量对艺术创作的支持,特别争取有真知灼见的企业界文化精英和文化产业财团对艺术的长期稳定的财经支持,建立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创作基金会,推动艺术创作生命体与企业精英的长期合作和共荣,建构艺术生命共同体与社会经济共同体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不但借此持续地繁荣艺术作品的收藏市场,而且保障艺术家创作生命体的延续性及其发展前程。
目的和意义: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并不只是限于简单的休闲鉴赏活动,也不限于少数艺术家的狭隘创作活动,同样不是自我封闭的精神贵族的‘象牙塔’,而是人类历来进行创造性的超越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整个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创造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人类生活组成和谐的共同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每个人的生命本身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积极创造力量。所以,艺术活动呈现了生命的创造精神,表现了人类的智慧,浓缩了历史的珍贵经验,隐含了世界的奥秘,寄托了社会的希望,体现了当代和谐社会的真正创造气息及其魅力。
目前的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膨胀,更需要艺术向社会输送高尚的精神食粮,源源不断的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塑造审美的精神文明,以利于陶冶人民的心灵,使整个社会创建一种既自然惬意、又促进科学发展的人类良好生存环境。
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所建构的生命艺术创造共同体,由衷期望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及其艺术产品,一方面推动艺术家向更高审美层面进行创作,逐步建构一支在思想和艺术造诣方面兼备高尚精神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家队伍,不仅更广泛地影响国内艺术界,而且也在国际上树立中国艺术创作的新典范;另一方面,还要促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具有思想性的作品而融入整个社会共同体,真正实现艺术创作生命体与社会生命共同体的相互交融,导致现代化进程的审美化和艺术化,把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提升到审美的境界。
创新点:以生命艺术现象学为基本创作原则的新型艺术生命共同体及其创作基地,从创建直至今后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四方面做出鲜明的创新:第一,遵循把艺术创造与艺术家自身生命提升紧密相结合的精神,把艺术创造、思想提升以及与融合社会三大方面,当成艺术生命体和社会生命体相互交融的重要途径;第二,创造性地持续地编辑和出版《生命艺术现象学丛书》,不断总结创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创作思想,阐发自己的独特创作精神,形成独具一格的创作生命共同体;第三,有节奏地持续组织展览和交流活动,并把艺术展览与学术研讨会结合起来,使本群体的艺术创作思路构成历史的沉淀,形成艺术发展的历史文献库;第四,使艺术创作与社会媒体及文化产业精英相结合,积极争取企业家、鉴赏家、收藏家和艺术画廊主持人的支持,同他们结成相互交融和相互帮助的稳定艺术发展网络。
已取得的成绩:在艺术评论家高宣扬和艺术家金妹的最初创意的推动下,以首都一群兼有思想和艺术造诣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为核心,从2007年底开始,经2008年一个整年的奋斗努力,创建了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目前已经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形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艺术创作共同体,正以独特的风格和惊人的创作生命力,在首都艺术群体中脱颖而出。
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现已入住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实训基地、上海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艺术现象学研究室,法国美术家协会(Societ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简称SNBA)有意向入住并设之为SNBA的中国代表处。此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鲁迅美院等20多位艺术家也已经设立工作室。2008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飞天梦地艺术展”,推出学术主张“艺术是生命自身的自我展现”,并命名“生命艺术现象学派”。2009年11月至12月,我们受邀在法国、德国和荷兰举办展览。2009年秋中关村艺术节也已经选定颐和园国际艺术城为其中的一个展览场地。海淀政协去年底还组织40多人来考察,园区已经取得政府的关注,海淀区规划重点打造六个文化创意产业区其中就有皇家园林艺术创作聚集带,颐和园国际艺术城正在其中。
学术研讨会:
主题:“艺术与生命” 2008年7月 北京798零工场
主题:“视觉艺术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2008年11月 北京山水文园小剧场
团体成员:主要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研究机构、有着较高学历背景的艺术家。
团体特征定位:一批知识分子(学者)型、研究型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共同体,创作强调原创性、实验性、开拓性和开放性。
学术支持:上海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媒体支持:雅客艺术网、雅昌艺术网、北京商报(周末油画周刊)、中国文化报、《美术市场》杂志、《美苑》(鲁美)、《清华美术》、《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百家》(江苏)和《艺苑》(福建)等。
艺术机构支持:安信国际艺术中心、双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尚艺术中心等。
相关媒体评论: 中关村杂志、中国文化报、北京电视台等
短期规划(三年要实现的目标和计划进度)
三年发展规划 (2009-2011)
本规划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思想理论建设层面,主要鼓励艺术家进行始终一贯的反思精神,创作中以及创作前后均主动围绕生命艺术现象学的理论框架,开创新思路和开拓新视野。
第二部分是组织展览和创作中的相互观摩,定期在北京、上海甚至国外组织艺术沙龙和画展。
第三部分是出版《生命艺术现象学探索丛书》。
二零零九年生命艺术现象系列展览计划:
《生命艺术现象展览系列》以生命艺术现象学的理论视野为创作基础,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形式和展现平台,根据艺术创作生命共同体的多元化艺术家的不同创作风格和水平,以适当的频率和节奏组织各种主题和表现模式的展览活动,积极推动具有自由生命力的艺术创作活动。
1、寄情望春——2009颐和园国际艺术城春季沙龙 (金妹顾跃执行)
2009年5月20-30日 三尚艺术中心
2、神秘的生命艺术(顾跃 金妹执行)(参展艺术家、时间、场地待定)北京798
3、生命的皱褶 (胡戎
金妹执行)(参展艺术家、时间、场地待定)上海 海上山
4、中关村艺术节 “颐和艺术20人”观摩展
2009年9月 颐和园国际艺术城
活动介绍:活动将邀请艺术家、评论家和相关人员前往颐和国际艺术城区观摩几十位院校派艺术家自发成立的艺术园区及作品展。)
6、卢浮宫中国艺术展
2009年12月 巴黎卢浮宫
7、荷兰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顾跃负责参展艺术家、时间、场地待定)
等
出版物:
1、《生命艺术现象学系列丛书(艺术家案例研究)》第一辑10本
2、配合年度内每次展览画册若干本
3、北京商报生命艺术现象专版和专栏
学术研讨会
1 在《寄情望春》画展期间组织题为‘艺术生命的青春创作魅力’的研讨会,环绕以下子题进行探索:(1)艺术生命中创作动力的真正源泉、(2)艺术创作思想的特点及其与情感、意志、想象和感知的关系、(3)艺术创作与环境、(4)艺术创作与经济商业活动的关系、(5)艺术创新的内外条件、(6)艺术创作的魅力的持续性和不稳定性。
2 《神秘的生命艺术》沙龙中组织题为‘艺术生命的神秘性’的研讨会。
3 《生命的褶皱》画展中组织‘艺术生命的褶皱及其艺术形式’的研讨会
二零一零年生命艺术现象系列展览计划:
(请大家申报2010年展览计划方案,可根据主题自由组合,自行解决相关场地、费用。)
德国:科隆美术馆 黄凤祝执行
日本:原野 金妹执行。
韩国:黄真喜 胡戎 金妹执行。
加拿大:张鹤 胡戎 金妹执行。
美国:歌子负责
北京 798
出版物:
1、《生命艺术现象学系列丛书》第二辑10-20本
2、配合年度内每次展览画册若干本
3、专题画册或书
4、相关媒体宣传
艺术活动
二零一一年生命艺术现象系列展览计划:
生命艺术现象系列展览计划:(请大家踊跃申报2011年展览计划方案,可根据主题自由组合,自行解决相关场地、费用。)
1、生命艺术文献展 2011年10月 今日美术馆或中国美术馆
2、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3、美国
4、北京798
5、香港
6、广州
出版物:
1、《生命艺术现象学系列丛书》第三辑10-20本
2、配合年度内每次展览画册若干本
3、专题画册或书
4、相关媒体宣传
5、生命艺术现象文献展大型画册
团队建设-生命艺术现象学艺术创作的学术委员会组成
主席:高宣扬(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艺术理论家)
秘书长:黄凤祝(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艺术批评家)
副主席:杜大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包 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艺术家)
朱青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家)
岛 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理论家)
尚 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艺术批评家)
黄 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国际著名策展人)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网络经济专家)
学术委员:
叶建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导、艺术家)
李象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雕塑家)
崔自默(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硕导、艺术家)
秦俭 (厦门大学教授、硕导、艺术家)
歌子(美籍华裔国际策展人)
金妹(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硕导、艺术家)
顾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首都博物馆研究人员 艺术家)
胡蓉(艺术研究员、艺术家)
李书安(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书记、教授、硕导、艺术家)
刘旭光(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硕导、艺术家)
詹琰(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导、美术史家)
创作研究
成功知名艺术家:
杜大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包 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艺术家)
朱青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家)
文 备 (现代书法奠基人 艺术家)
秦 俭 (厦门大学教授、硕导、艺术家)
王健(著名美籍华裔艺术家)
中坚力量艺术家:
金 妹(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硕导、艺术家)
胡 蓉(艺术研究员、艺术家)
李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博士)
顾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首都博物馆研究人员,艺术家)
王强(南京航空大学副教授,艺术家)
陈劼(中国传媒大学副讲师、艺术家)
第三梯队
王豫明(影像艺术家)
李 宽 (中国传媒大学副讲师、艺术家)
莲娜 (乌克兰油画家)
要艾冰 (油画家)
柚子 (综合材料)
邓尚 (影像 装置)
张荟林 (莫斯科工艺美术大学 雕塑)
李 菁 (版画)
孙 彤 (油画家)
纲要和理念:中国正逐步进入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艺术创造生命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整体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艺术发展本身的真正基础。没有艺术创造的社会是缺乏生命力的社会;艺术创造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动提供最好的范例。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和整个社会的生命共同体的生命动力。
目的和意义: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并不只是限于简单的休闲鉴赏活动,也不限于少数艺术家的狭隘创作活动,同样不是自我封闭的精神贵族的‘象牙塔’,而是人类历来进行创造性的超越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整个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创造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人类生活组成和谐的共同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每个人的生命本身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积极创造力量。所以,艺术活动呈现了生命的创造精神,表现了人类的智慧,浓缩了历史的珍贵经验,隐含了世界的奥秘,寄托了社会的希望,体现了当代和谐社会的真正创造气息及其魅力。
目前的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膨胀,更需要艺术向社会输送高尚的精神食粮,源源不断的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塑造审美的精神文明,以利于陶冶人民的心灵,使整个社会创建一种既自然惬意、又促进科学发展的人类良好生存环境。
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所建构的生命艺术创造共同体,由衷期望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及其艺术产品,一方面推动艺术家向更高审美层面进行创作,逐步建构一支在思想和艺术造诣方面兼备高尚精神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家队伍,不仅更广泛地影响国内艺术界,而且也在国际上树立中国艺术创作的新典范;另一方面,还要促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具有思想性的作品而融入整个社会共同体,真正实现艺术创作生命体与社会生命共同体的相互交融,导致现代化进程的审美化和艺术化,把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提升到审美的境界。
创新点:以生命艺术现象学为基本创作原则的新型艺术生命共同体及其创作基地,从创建直至今后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四方面做出鲜明的创新:第一,遵循把艺术创造与艺术家自身生命提升紧密相结合的精神,把艺术创造、思想提升以及与融合社会三大方面,当成艺术生命体和社会生命体相互交融的重要途径;第二,创造性地持续地编辑和出版《生命艺术现象学丛书》,不断总结创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创作思想,阐发自己的独特创作精神,形成独具一格的创作生命共同体;第三,有节奏地持续组织展览和交流活动,并把艺术展览与学术研讨会结合起来,使本群体的艺术创作思路构成历史的沉淀,形成艺术发展的历史文献库;第四,使艺术创作与社会媒体及文化产业精英相结合,积极争取企业家、鉴赏家、收藏家和艺术画廊主持人的支持,同他们结成相互交融和相互帮助的稳定艺术发展网络。
已取得的成绩:在艺术评论家高宣扬和艺术家金妹的最初创意的推动下,以首都一群兼有思想和艺术造诣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为核心,从2007年底开始,经2008年一个整年的奋斗努力,创建了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目前已经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形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艺术创作共同体,正以独特的风格和惊人的创作生命力,在首都艺术群体中脱颖而出。
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现已入住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实训基地、上海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艺术现象学研究室,法国美术家协会(Societ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简称SNBA)有意向入住并设之为SNBA的中国代表处。此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鲁迅美院等20多位艺术家也已经设立工作室。2008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飞天梦地艺术展”,推出学术主张“艺术是生命自身的自我展现”,并命名“生命艺术现象学派”。2009年11月至12月,我们受邀在法国、德国和荷兰举办展览。2009年秋中关村艺术节也已经选定颐和园国际艺术城为其中的一个展览场地。海淀政协去年底还组织40多人来考察,园区已经取得政府的关注,海淀区规划重点打造六个文化创意产业区其中就有皇家园林艺术创作聚集带,颐和园国际艺术城正在其中。
学术研讨会:
主题:“艺术与生命” 2008年7月 北京798零工场
主题:“视觉艺术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2008年11月 北京山水文园小剧场
团体成员:主要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研究机构、有着较高学历背景的艺术家。
团体特征定位:一批知识分子(学者)型、研究型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共同体,创作强调原创性、实验性、开拓性和开放性。
学术支持:上海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媒体支持:雅客艺术网、雅昌艺术网、北京商报(周末油画周刊)、中国文化报、《美术市场》杂志、《美苑》(鲁美)、《清华美术》、《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百家》(江苏)和《艺苑》(福建)等。
艺术机构支持:安信国际艺术中心、双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尚艺术中心等。
相关媒体评论: 中关村杂志、中国文化报、北京电视台等
短期规划(三年要实现的目标和计划进度)
三年发展规划 (2009-2011)
本规划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思想理论建设层面,主要鼓励艺术家进行始终一贯的反思精神,创作中以及创作前后均主动围绕生命艺术现象学的理论框架,开创新思路和开拓新视野。
第二部分是组织展览和创作中的相互观摩,定期在北京、上海甚至国外组织艺术沙龙和画展。
第三部分是出版《生命艺术现象学探索丛书》。
二零零九年生命艺术现象系列展览计划:
《生命艺术现象展览系列》以生命艺术现象学的理论视野为创作基础,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形式和展现平台,根据艺术创作生命共同体的多元化艺术家的不同创作风格和水平,以适当的频率和节奏组织各种主题和表现模式的展览活动,积极推动具有自由生命力的艺术创作活动。
1、寄情望春——2009颐和园国际艺术城春季沙龙 (金妹顾跃执行)
2009年5月20-30日 三尚艺术中心
2、神秘的生命艺术(顾跃 金妹执行)(参展艺术家、时间、场地待定)北京798
3、生命的皱褶
4、中关村艺术节
2009年9月 颐和园国际艺术城
活动介绍:活动将邀请艺术家、评论家和相关人员前往颐和国际艺术城区观摩几十位院校派艺术家自发成立的艺术园区及作品展。)
6、卢浮宫中国艺术展
2009年12月 巴黎卢浮宫
7、荷兰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顾跃负责参展艺术家、时间、场地待定)
等
出版物:
1、《生命艺术现象学系列丛书(艺术家案例研究)》第一辑10本
2、配合年度内每次展览画册若干本
3、北京商报生命艺术现象专版和专栏
学术研讨会
1 在《寄情望春》画展期间组织题为‘艺术生命的青春创作魅力’的研讨会,环绕以下子题进行探索:(1)艺术生命中创作动力的真正源泉、(2)艺术创作思想的特点及其与情感、意志、想象和感知的关系、(3)艺术创作与环境、(4)艺术创作与经济商业活动的关系、(5)艺术创新的内外条件、(6)艺术创作的魅力的持续性和不稳定性。
2 《神秘的生命艺术》沙龙中组织题为‘艺术生命的神秘性’的研讨会。
3 《生命的褶皱》画展中组织‘艺术生命的褶皱及其艺术形式’的研讨会
二零一零年生命艺术现象系列展览计划:
(请大家申报2010年展览计划方案,可根据主题自由组合,自行解决相关场地、费用。)
德国:科隆美术馆 黄凤祝执行
日本:原野 金妹执行。
韩国:黄真喜 胡戎 金妹执行。
加拿大:张鹤 胡戎 金妹执行。
美国:歌子负责
北京 798
出版物:
1、《生命艺术现象学系列丛书》第二辑10-20本
2、配合年度内每次展览画册若干本
3、专题画册或书
4、相关媒体宣传
艺术活动
二零一一年生命艺术现象系列展览计划:
生命艺术现象系列展览计划:(请大家踊跃申报2011年展览计划方案,可根据主题自由组合,自行解决相关场地、费用。)
1、生命艺术文献展
2、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3、美国
4、北京798
5、香港
6、广州
出版物:
1、《生命艺术现象学系列丛书》第三辑10-20本
2、配合年度内每次展览画册若干本
3、专题画册或书
4、相关媒体宣传
5、生命艺术现象文献展大型画册
团队建设-生命艺术现象学艺术创作的学术委员会组成
主席:
秘书长:黄凤祝(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艺术批评家)
副主席:杜大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包
朱青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家)
岛
尚
黄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网络经济专家)
学术委员:
叶建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导、艺术家)
李象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雕塑家)
崔自默(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硕导、艺术家)
秦俭
歌子(美籍华裔国际策展人)
金妹(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硕导、艺术家)
顾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首都博物馆研究人员
胡蓉(艺术研究员、艺术家)
李书安(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书记、教授、硕导、艺术家)
刘旭光(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硕导、艺术家)
詹琰(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导、美术史家)
创作研究
成功知名艺术家:
杜大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包
朱青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家)
文
秦
王健(著名美籍华裔艺术家)
中坚力量艺术家:
金
胡 蓉(艺术研究员、艺术家)
李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顾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首都博物馆研究人员,艺术家)
王强(南京航空大学副教授,艺术家)
陈劼(中国传媒大学副讲师、艺术家)
第三梯队
王豫明(影像艺术家)
李 宽 (中国传媒大学副讲师、艺术家)
莲娜 (乌克兰油画家)
要艾冰 (油画家)
柚子 (综合材料)
邓尚 (影像 装置)
张荟林 (莫斯科工艺美术大学 雕塑)
李 菁 (版画)
孙 彤 (油画家)
前一篇:北京行的前几天
后一篇:春天里的运动-歌子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