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走过中考
儿子初二生地会考以满分过关后,信心十足。随着初二生地会考擂响中考战鼓,初三进入了中考临战状态。
初三第一学期,进行每月一次的全年级考试,称之为“月考”,进行班级排名,年级排名。家长从各种渠道得知,初三全年七次月考的成绩加上平时的获奖情况,决定学生是否直升。这下本来紧张的气氛更加剧了,学生们学习上埋头书本试卷,熬夜加班,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老师们除了抓紧课堂教学外,各科以试卷、习题争抢着学生课余的时间;学校一次次张榜公告年级优秀学生、单科优秀学生以及显著进步学生,并予以奖励;年级、班级家长会轮番上阵,宣讲中考的政策、重要性、学校、老师的措施,以及对家长和孩子的要求和建议:和孩子一起订计划,定目标,补短板。
儿子的老师反映说他的字书写需要抓一抓。看看儿子的作业,明显看到儿子以自创的连笔方式改变了字的模样,显得潦草。问儿子怎么字没有以前的工整了?儿子说,赶时间!有个儿子喜爱的老师曾经在班上说过,自己读书的时候能写两手字,不急的时候,写得很好看,急起来了就毛草而过,上课时的板书也是如此,赶时间时写得很一般,正式写的时候很不错。儿子这一点学得很到位,不过,做作业和考试都很赶时间,好像没有能优哉游哉的时候,于是儿子展现在老师面前的就是那笔不成体的字了。确实,时间是给节约下来了,儿子的家庭作业一般是两小时内便完成了,还有时间看看电视什么的。一次家长会时,听一个家长抱怨说家庭作业太多,孩子得做到凌晨一、二点钟。我吓了一跳,没有那么多作业吧,儿子每天还有时间看电视呢。回家问儿子怎么那个同学有那么多作业,你的作业不多呢?儿子脱口而出,那是个憨子,写字做事就是慢。原想试试看儿子有没有偷工减料,这么说来,儿子倒是以他的快赢得了不少时间。看来只能等到假期再去抓字的书写了。
第一学期的几次月考,儿子成绩虽有波动,但总的而言稳中有进,整体状态不错。
进入第二学期,为了能抓好后勤,应对同事所说的“许多杂七杂八”的事,我只要了两个班,每周八节课,两个上午完成,推掉了教学之外的所有活动,同事笑我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其实,儿子早上出去,晚上才回来吃晚饭。果然,学期开学第一次年级家长会上,校长亲自上阵,建议家长重视起来,将与孩子中考无关的事暂时先放一放,那架势堪比高考。幸好有同事提前预告,我已将自己的事减到了最低负荷,做好了准备与孩子一起面对“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考。
最后这学期,新课基本结束,进入到一轮又一轮的复习,一次又一次的专题考试、模拟测试。家长每天关注家长群的信息,生怕漏掉了哪次老师发布的重要信息。家长会开得更密集了。学校的,班级的,分析校内学生情况和中考形势,分析班上学生成绩变化以及与其他班级比较的结果,请成绩优秀学生家长给大家介绍经验,给家长提出督促孩子的具体要求。家长的心一次比一次紧了起来。记得刚开学,
班主任老师就告诉家长一个数字111,说这是离中考的具体在校学习时间,还有111天,周末除外。为什么周末除外?说起来还真有故事。
寒假期间,春节后,学校准备提前一周给初三的学生上课,这是不成文的做法,各个学校都是如此。可临到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学校通知说因天气突变推迟上课。当时作业都已在最后时间点赶完,现在等于白白捡了几天假,孩子的高兴劲可想而知。家长却犯疑,怎么突然改变呢?要知道,家住外地的学生都已经到学校了。
几天后,正式开学,老师预计时间紧,可能会只放月假。再之后,月假之说改成每天加一节课自习,周六补课一天,周日放假。谁知几个周六都通知不上课,说是学校另有安排。家长们心中不解,眼见得其他学校都补课补得热火朝天。
开学之后不久的一次年级家长会上,校长正做着报告,接到电话,校长不无痛心地说,刚才是教育局打来的,说有本校学生电话举报,学校不按国家规定的放假时间放假。还只听到风声,说清明节三天假(清明加周末)只休两天,没想到孩子就开始行动了。校长痛心地说,前一段时间学校朝令夕改,就是这样的原因。他说,他不理解,学校老师不辞辛苦,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的是什么?希望家长们理解,并尽量做好孩子的工作,让他们理解学校及老师的良苦用心啊!!!校长痛心疾首。
原来如此!!!
回家告知儿子,儿子脱口而出,周末本来就是休息的,用法律的手段争取自己的自由不对吗?天啊,现在的孩子法律意识不可谓不强呀!他们又何尝试着去理解大人的苦心呀?!青春时期的逆反心理使然——强烈的自我意识,只想着怎么挣脱大人的束缚?成长的必经阶段——否定一切,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管怎样,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我知道,儿子还不至于胆大到去举报学校。
学校最终以实验、模考等形式锁定了周六的时间。
四月份很忙,有理化生实验和英语口语插标考试,还有体育中考。
所谓插标考试指受试者不是全年级的学生,只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参加测试,受试者的成绩等级即是该校全年级学生该科目的成绩等级。尽管这两项插标考试只是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一部分,学校非常重视,周六将实验室开放,老师全员出动,让每个学生熟悉、复习好实验的正确操作流程。儿子说,实际上这些实验平常上课时就讲过、做过,不难。
英语口语也经过老师发放资料背诵、随机问答、模考等方式训练、强化。
结果,整个年级顺利地通过了理化生试验及英语口语插标测试,拿到了综合素质中的两个A。儿子有幸被抽中去参加了理化生插标测试,圆满完成使命。
四月份的重头是体育测试——垫排球32个、1000米3分50秒、引体向上8个方为满分。班主任老师在家长群上、班会上公示体育达标的要求和模考成绩,说整体情况很不乐观,班主任甚至出策让有的家长第九节课时去学校陪孩子有针对性地锻炼。后来得知,真的有家长如此做了。
针对1000米跑,学校早就有对策。自初中入学以来,学校就是实行的课间跑操(课间操改成课间长跑)。尽管学校如此用心,也许跑步与一个人的生来体质和体能有关吧,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达标。儿子属于刚及格的一类,只好在晚上作业间歇加强。有时候,晚上出去锻炼,跑上大约1000米的路程,看儿子气喘嘘嘘,真为儿子捏把汗。
排球最初是要求对墙打,后来接到通知今年改为用手垫球。初三第一学期时,儿子排球只能垫四、五个,于是买来专门用于升学考试的排球,晚上回家练习。过了些时候,儿子高兴地展示了他的垫球技能,一口气超100个。
引体向上最是头疼。要求动作标准——手握吊杆,手臂伸直,再收臂引体往上,下巴须过吊杆才算一个,待手臂伸直再引体向上下巴过吊杆算两个。儿子只能做半个,手吊在吊杆上,上不去,老师在体育课上说儿子这是“标准的半个”。手臂力量不够,个高肉扎实也不无关系。怎么办?学校里只有体育课有时间练练。家里要是以前的老式门框,倒可随时练练,可现在的门框无处可抓握,只得晚上在作业间隙,去小区健身区练练了。尽管仍只能是手臂吊着,上不去,但愿以这样的方式能增加手臂力量。如果脚稍用力蹬地,向上促力,儿子能勉强完成两到三个下巴过杆的动作,但手臂不能完全伸直。儿子有些绝望。
一天,儿子回来,说同学带了哑铃去学校了,课间练习。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在家里不就可以练手臂力量了吗?赶紧行动,买来了哑铃。
又一天,儿子回来说有同学家里买了“引体向上器”,装在门框间,说是网上购买的。这也有买?天才的商家!果真网上找到,买下,装上。锻炼可谓全方位进行。一天,儿子高兴地说,能做两个引体向上了。又一天,能做三个了。最多时能做五个了。在学校里,孩子们比手劲,儿子说他的手劲基本上是班上无敌了,乐队笛子练习时,有同学发现儿子手臂呈现肌肉了。哈哈,儿子好高兴!
体育考试当天,不允许家长陪同,连日阴雨,而考试风雨无阻,学校让家长准备毛巾和备用衣服给孩子带上。好在那天天公作美,没有下雨。家长守在电脑前,随时关注家长群老师发放的信息。心,悬着。原本说是下午考试,结果上午有的家长收到孩子离校信息,却不见老师那边有动静。家长担心起来,怎么有的孩子出去有的孩子没有呢?不是说全年级统一行动,派车送考吗?临近中午,老师发来喜讯,说孩子们个个表现极佳,全部顺利通过!因为生地考试也是全年级过关,这就意味着中考6A中的第一个A全年级都拿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战大捷!大家无不喜气洋洋。
五一期间,要求将综合素质测评各项资料准备齐全发送给学校。班主任是个办事很超前、很热心的人,早在放寒假时就将上届学生的一份较标准的测评资料发给家长作为范本,让家长着手准备,免得临时手忙脚乱出错。寒假期间准备了一部分,五一前准备完好,还算是从从容容。
5月中旬,儿子参加了高中的特长生考试,成功签约理想高中,惹得同学羡慕不已,因为文化成绩不要求6A。当时只是想早点落妥,早点心安,以为儿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可以轻松应考。哪想到,儿子在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更短了,呈现出太轻松的状态。心想,这下不好,人一松懈下来,可别不可收拾,成绩一落千丈,那样的话,别说高中的分班好坏,就是能否最终达到要求的文化成绩都不可知。赶紧和班主任联系,问询儿子最近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老师说课堂还认真,只是要定好位。一听这话,知道老师有误解,忙解释,特长不是专业,高中没有专门的艺术班,也没有打算走专业这条路,成绩不能掉下去。老师说找儿子谈谈。原本信心十足要拿6A,这一折腾,尽管后来儿子又收紧了心,影响已经存在,少了一股一往直前的冲劲。这是个教训,不该让儿子知道有退路。
6月16~18日三天中考,班主任一再要求家长全程陪同,于是学校附近的宾馆被租住一空,接送孩子的车辆塞满了能停车和不能停车的地方。老师要求家长考完后接走孩子,避免孩子之间对答案影响情绪。长沙的天气也凑热闹,六月的天气,气温已经达到35度。儿子表现得很沉稳,没有情绪的波动,只是前两天的考完后,仿佛松了口气,说,明天的考试没问题。老师要求最后一门考完后,家长去学校,老师将孩子亲手交还给家长。接到儿子,告别老师,问最后一门的考试情况,儿子说好容易,拿A没有问题。
7月3日凌晨出中考成绩。7月2日晚,儿子如往常一样十一点左右入睡了(假期中一般睡得较学期中晚),我心里有事,睡不着,查询成绩的短信早已拟好,刚过12点,发送短信。还算满意,儿子的成绩超过了签约要求的标准,只可惜没有拿到6A。后来才知道不少家长、孩子等到那个时间查成绩,老师们在学校忙了一个通宵,因为第二天家长和学生一同来学校看成绩,填志愿。
第二天早上,儿子醒来,我告知儿子昨晚还是忍不住查了成绩,高兴的是你自己最有感觉的那科确实拿了A,最应该拿A的那科没有让我们失望,上下波动不常的那科这次正好是在波上,只可惜有两门有点遗憾,我想差得不多(因为不知如何查具体分数),不过正好给你留下了进步的空间哦。儿子似乎还满意成绩,只是用惯常的口气说我“就是hold不住”。
以前只听说过高考要填志愿,中考竟然也有,不同的是,在填报志愿之前,必须与志愿学校联系,确定能被录取。五个平行志愿,分公费自费。7月24号左右,录取结果出来,儿子正式被录入自己理想的高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