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笔记二十一:先进第十一(一)
(2009-05-22 16:33:18)
标签:
《论语别裁》南怀瑾选集摘抄笔记先进第十一文化 |
分类: 读书笔记 |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礼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对此非常重视。孔子说,人类先辈——上古的上古可能也没有文化,同动物一样,人类的文化是根据生活经验,慢慢累积起来的。所以孔子说,先辈对礼乐文化,是“野人也”。他说我们后辈,有了文化以后不同了。生下来就接受文化的教育,教育得好,有高深的修养,受了文化的熏陶,很有学问,我们给这种人的名称是“君子”。假如说到实用上的话,则主张先辈的朴野。人类真正的文化,譬如礼乐,是根据内心来的,根据思想来的。真正的诚恳、朴实,就是最好的文化,也是真正的礼乐精神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认为颜回对他个人没有什么帮助,说什么话都听。
孔子之成为圣人,就在这种地方。他意思是说颜回认为他说的话都对,但真的都对吗?要多加反省。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一定会有不同的好意见。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guo音同“果”)。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tong音同“痛”)。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在上论中已经提到过“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这里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而是先把人作好,再研究鬼神的问题。“天道远,人道迩。”天道是形而上的,太深远了。我们活着做人,人事是浅近的。但是我们作了一辈子的人,对于人的事还没有研究透澈,何必来谈那么远的天道呢?
而他认为学生们的程度还不够,暂不讨论。所以他答复子路,对于人的事还没有作好就不要讨论鬼神的问题。子路接着问人怎么死的?孔子答得很妙:“你是怎么生的,知不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究竟怎样死的,为什么要死掉?这些都是哲学的问题。生死的确是个大问题,孔子说鬼神是属于天道的事情,人本身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怎么去谈那么遥远的天道问题?也就是他说的“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他认为子路他们这批学生,程度还不够,对于生死问题,就难说了。只要我们活着的时候,好好活下去,尽到活着的本分,先把人作好再说。
闵子伺侧,訚訚(yin音同“银”)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鲁国当时财政经济发生问题,鲁国有一个人出任长府,相近于现代的财经首长。鲁国当时主管长府这个机构的人,大概想对当时的制度有所改变。闵子骞说话了。他说,制度不要轻易变动,还是沿用现有制度,方法变一变就好了。如果变更制度,影响比较大,整个社会又要经过一番波动,才能适合新的制度,不如用旧的制度。你看怎么样?这就是闵子骞说话的态度,很谦虚、很温和、有礼貌,就是上面说的“訚訚如也”。孔子认为闵子骞“訚訚如也”,平常老老实实,不大说话的,但是这次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大众的利益,他说话了,而且,说得很有意义,很对!他一说话,就把握住重点,这是赞赏闵子骞。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成语“过犹不及”就是出自《论语》。
师是指子张,商就是子夏。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两个人,哪一个比较好,孔子说子张太过了,子夏不及。“过”是聪明过头,脑筋动得快,反应过敏了。“不及”是懒得用心,对一个问题“大概”“差不多”就停下来。总之,不及则不够标准,过则超过了标准,都是偏差。子贡就说,这样应该子张比子夏更好了,因为子张超过了标准了,总该是好的。孔子说,不见得如此,超过了标准与不够标准,一样都是毛病。做到恰到好处,符合中庸之道,才是对的。中庸之道并不是马马虎虎。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这是孔子对一个学生的申斥。冉求为当鲁国的权门季家当总务长。孔子说季家为鲁国的权门,财富已经很多了,比周公还多。周公是被封于鲁国的始祖,也是鲁国的国君初祖。季家已经富可敌国了。可是学生当中的冉求,还公然替他设法找更多的钱,还为他加倍地设法搜刮。所以孔子说,这个人不是我的学生,可以开除了,你们可以公开地把他轰出去。
这就是孔子对学生品行方面的要求,他不希望他们成为一个书呆子,而要他们能做事,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也是儒家学问的中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