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渭河穿城而过,人文积淀深厚,景物名胜众多。明弘治六年(1493年)咸阳知县赵琏君与邑进士将咸阳名胜概括总结为咸阳八景,即渭阳古渡、细柳清风、毕原荒冢、沣水碧波、鱼台晚钓、马跑泉矶、杜邮春草、龙岩翠柏。俟后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咸阳知县李采繁君亦各有赞词。
咸阳老八景之二——细柳清风
http://s7/middle/521c0098x9a5571581176&690
东野烟消霁景明,
无穷生意任峥嵘。
清风徐布垂杨岸,
迟日偏宜细柳营;
须信辕门承帝诏,
还看阃寄重符兵。
当时号令今犹肃,
不负将军万古名。
[题解]细柳,指细柳营。清风:谓该处春天的景致。细柳营为大体地址在今咸阳市西三十华里附近。
赞曰:”每岁芳春丽日,清风时布。柳浪有如麦浪,杨花白似梨花。黄莺恰恰以东西,粉蝶翩翩而上下。仿佛衔枚觫立之时,依稀按辔徐行之日。骚人墨客,添一段情怀,是为一景。
http://s12/middle/521c0098g9a7e3c9455eb&690
所谓细柳营精神,就是在富国强兵、抵御侵略国策下的严明治军精神。在匈奴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细柳营其所以能作为治军的典范,是因为它体现了汉文帝抗击侵略、保卫国土的决心,这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选择。
汉武帝时,在周亚夫屯兵的细柳营故地建造了细柳观,成为上林苑的主要景观之一。它既有同其他景观一样的“植物斯生,动物斯止。众鸟翩翻,群兽駓騃。散以惊波,聚以京峙”(张衡《西京赋》)的优美环境,又有着“平堤石岸直,高堰柳荫长”(庾信《看治渭桥诗》)的细柳特色。
唐代,人们在咸阳县城西部的渭河堤上广植柳树,细柳成荫,蔚为壮观,名曰“柳堤”。王维《渭城曲》中吟咏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和许浑《登咸阳城西楼》诗中所吟咏的“蒹葭杨柳似汀洲”,就是对此地此景的形象描绘。
明代,人们为了寄托对细柳营精神的怀念,又将这里的柳树林名为“细柳清风”,并以为“咸阳八景”之一,供游人观赏。
http://s6/middle/521c0098g9ab3ea8cd1b5&690
秦都区渭滨镇的吕村原名西闾村,村南有一古渡码头,史称西闾渡。“西闾”疑为“细柳”的转音。考古工作者在吕村与两寺渡之间挖出了细柳仓的瓦当。两寺渡也发现了秦汉时期西渭桥的木桩,可以确信,汉文帝就是通过此桥来到细柳营的渭北大营。
2009年8月8日,吃完早饭后,我骑自行车到达渭河三号桥北岸,向西300多米处就是吕村,我推着车子,慢慢地走着,欣赏美丽农田风光的同时,细嚼着历史的故事,碰见老农都要聊聊,现在的生活与历史,奇怪的是没有人知道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真实故事,不到2500米的道路,竟走了4个多小时,穿过两寺渡后,我发现到了西宝高速公路的渭河大桥。于是索性登上渭河北岸大堤向东漫游,最后坐在吕村的南面的河堤上向南观望,南岸就是姜太公的钓鱼处,200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地形地貌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中国人统一祖国,抗抗击侵略、保卫国土的情怀始终未变。
http://s6/middle/521c0098g9a7e48b58175&690
2009年8月10日,我骑自行车穿过渭河1号,从陈阳寨向南横穿过西宝高速公路后,沿阳光大道向东,过沣河桥,沣河东岸向南约500米处,便是长安县的细柳营村。村口立了块高约2.5米,宽约0.8米的石碑,上面刻着“细柳营”几个楷书大字。据长安县志记载:该村建于西汉,是汉文帝的大将周亚夫驻军的细柳营。村分南北窝头寨和金家村,金家村以姓氏得名,窝头寨原名割头寨,是古细柳营的刑场,后统称细柳营。
这里是当年细柳营的一个营地,我一个人转遍了整个村庄,见不到任何有关纪念细柳精神的符号,与几位老农聊天时,都知道这是汉时周亚夫的刑场,再什么也不知道了。我最后走上了沣河大堤,遥望细柳营村,细柳营其实体虽然无存,但却在浩瀚的典籍中闪闪发光,被世人永久地记忆着。
http://s15/middle/521c0098g9ab4747b6f0e&690
咸阳市市志工作者张鸿杰老人说:首先,把已建或拟建于细柳营原生地的社区以“细柳”命名、市场以“柳市”命名。秦都区渭滨镇的吕村原名西闾村,村南有一古渡码头,史称西闾渡。“西闾”疑为“细柳”的转音,因此可考虑将其更名为细柳村,以体现其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其次,在两寺渡附近营建一个(或将规划中的两寺渡公园改名)细柳公园。公园中的植物以柳树为主,以重现历史上细柳成荫的景致。园内可建造四个主要景点:一是柳中,展现秦咸阳西去的第一个亭舍(驿站)和秦末刘邦“还定三秦”时的进军路线状况;二是细柳营广场,塑周亚夫雕像和以“细柳劳军”、“细柳兵壮”等历史典故为内容的群雕,以体现细柳营精神;三是细柳观,以展现汉武帝时细柳观作为上林苑主要景点的盛况及其在训练抗击匈奴军队过程中的作用;四是诗画廊,展现历代诗人赞颂细柳营的诗词歌赋及名人字画,营造出细柳营精神的浓厚文化氛围。
据悉咸阳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已经确定将规划中的两个两寺渡附近公园之一以植柳树为主的园林,建造一些雕塑体现细柳营精神。
笨马九方皋曰:研究细柳的历史文化特色,继承和弘扬细柳营精神,对现有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二月春风何处好,亚夫营畔柳青青。”(唐罗隐诗句),愿细柳营精神和细柳清风的美景重现于咸阳阳神皋。这正是:
德才兼备继爵位,文王阅兵纪严明;
智勇平叛灭吴王,史记永颂亚夫营。
汉武建造细柳观,唐代渭河柳堤景;
明代咸阳八景显,将军万古扬英名。
本博文主要参考文献: 张鸿杰:细柳营与咸阳[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张鸿杰:上林苑的规模与变迁——上林苑与咸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注:第二张图片来自网络。
伏案挥笔,
往事越千年。
当年鏖战急,
多少英雄奔沙场,
细柳今安在,
明月照关山!
雄才大略汉武帝,
保家卫国驱匈奴;
名震贼寇周亚夫,
流芳千古人称颂!
咸阳细柳营,治军最严明。
不闻天子诏,只知将军令。
拜读佳作,附七绝一首:
沣渭云水浩荡荡,
汉唐皇墓莽苍苍。
秦苑汉宫何处寻?
清风细柳满咸阳。
春风杨柳万千条,
咸阳细柳更窈窕;
老弟置身细柳中,
潇洒笔文话沧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