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味浓---之蒸粘干粮

标签:
美食情感文化【随笔】杂谈 |
分类: 散文 |
家乡年味浓---之蒸粘干粮
进了腊月,我的家乡的乡亲们开始淘粘米,磨面准备蒸年干粮了(也要叫蒸年饽饽)。在三十年前乡下种粘谷子,碾出的米叫"大黄米",把大黄米磨成面,可以作粘豆包。粘糕等食品。粘豆包是东北的特色食品,作法是用大黄米面作皮,用大红云豆煮成馅,在馅里放上白糖或糖精制成豆沙。包成圆圆的比乒乓球大小差不多,然后放到蒸笼中蒸30分钟起锅。金黄金黄而发亮的粘豆包就蒸好了。
东北的粘豆包的特点是,粘而不腻,口感筋道,豆沙馅绵绵的,甜甜的,芳香可囗。吃后回味绵长,因此我总也忘不掉家乡粘豆包的味道。如今乡下不再种粘谷子了,粘豆包用的皮改用糯米,虽然也很粘与筋道,但总吃不出原来的味儿。乡村不但作粘豆包,还撒粘糕,在粘糕上放上煮好的大豆或大枣,蘸白糖吃,那才香甜可人呢!
一进腊月,乡下不单作粘干粮,过了小年还要蒸白面馒头,每家的干粮都蒸一大米缸。孩子们饿了拿出冻的像钢球一样的粘豆包啃着吃,当时的孩子也不怕凉。孩子多的人家,一腊月就得吃一缸粘干粮。城里有亲戚的,还要当成礼物送去,那时城里人吃上乡下的粘豆包,不知有多高兴呢!
回想起童年时家乡腊月的粘豆包,如今仍然垂涎欲滴。多想抽空再回家乡,体验一下乡村浓浓的,醇朴的年味,再尝尝香甜可口的粘豆包,那一定爽的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