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节气“雨水”与保健和农业生产[图]

(2009-02-17 03:04:00)
标签:

24节气

雨水

养生

防病

保健

天气

农业

二十四气含意

好雨

分类: 文化漫谈

  http://www.hhtu.com/gpicai/phgifaw/phgifa03/gif301/gif30101.gif

 

    24节气“雨水”与保健和农业生产

 

            一.什么叫雨水

     今年2月18日20:46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有关雨水的天气谚语中有根据雨雪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有根据冷暖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还有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雨水”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要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一些易发病的流行。

         http://www.hhtu.com/gpicai/phgifaw/phgifa03/gif301/gif30103.gif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http://www.hhtu.com/gpicai/phgifaw/phgifa03/gif301/gif30102.gif

 

          二.雨水与防病保健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在此季节,要特别注意预防“非典肺炎”的发生和传播。某些中老年人应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病,预防溃疡病、腰腿痛等因气候变化而使病症加重。雨水时节天气多变,关节组织往往随天气变化而收缩或松弛,关节炎患者容易发病,造成关节酸痛,患者要注意保暖,适当按摩患部,加强局部血流通。

    俗话说:“春困秋乏。”特别是春日工作时间长了,感到很疲倦,这时伸伸懒腰顿感全身舒展,精神爽快。伸懒腰可使人体胸腔器官挤压心、肺,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供给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上体的运动,更多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感到头脑清醒、舒适。因此,伸懒腰是最简便的养生锻炼法。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http://www.hhtu.com/gpicai/phgifaw/phgifa03/gif302/gif30204.gif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http://www.hhtu.com/gpicai/phgifaw/phgifa03/gif302/gif30201.gif

 


             三.雨水与农业

    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所以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开始向我们走来。所以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是需要雨水的时候了。当夜幕降临时这春雨便会伴着风,悄悄地、柔柔地降临人间,滋润着万物。诗人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一个“好”字,赞美了“雨”的知人知心,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欢这样的“好雨”,所以赞叹着“好雨”。

        http://www.hhtu.com/gpicai/phgifaw/phgifa03/gif301/gif30106.gif

 

      附:24节气的含意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许柏祥根据有关资料编辑整理)

 

         本人新建两个博客圈,感兴趣的博友可点击网址进入圈子,选择加入。

         <樱花满园芳>网址:http://q.blog.sina.com.cn/xukefu
         <春雷之声>网址:http://q.blog.sina.com.cn/saixiang
 
         有关博文:                                              正月初五为啥叫'破五'与习俗 24节气“雨水”与保健和农业生产[图]

          正月初七'人类的生日'[图] 24节气“雨水”与保健和农业生产[图]

          24节气'立春'的由来与民俗  [图]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由来与民俗[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