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华齐鲁儿女
中华齐鲁儿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85
  • 关注人气:6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胶东文学》老主编林雨

(2010-05-31 10:47:34)
标签:

齐鲁儿女

中国文坛

胶东文学

老主编林雨

杂谈

林雨,19  年 月生,山东省烟台市人。19  年参加工作,历任《胶东文学》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出版有《刀尖》、《你喜欢谁》、《五十大关》等多部短篇小说集。1995年5月4日在山东烟台去世,享年   岁。

 1941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阶段,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中的文学爱好者,却创刊了文学杂志《胶东大众》,1947年改版为《胶东文艺》。1982年,在中共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支持下,著名军旅作家林雨在此基础上,改版、创刊成纯文学杂志《胶东文学》并担任主编,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形成了中国著名的胶东作家群。2002年,《胶东文学》突然从胶东大地消失。2010年5月26日,在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经过文联一班人的积极努力,停刊了8年之久的《胶东文学》宣告复刊,举行首发式。为纪念首任主编林雨,特撰写此文。 

 林雨是作家,而且是永远的作家!
     林雨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是从那个被我戏称为“胶东的犹太人的部落”莱州走向军旅生涯的。莱州人天资聪慧,没有当几天兵,写小说倒成了他穿着军装的第一职业。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所知道的全国当红小说作家有两个,而且都是属于最可爱的人行列的,一位是写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的金敬迈,再一位就是写短篇小说的林雨。在万马齐喑的年代,他俩独步文坛,很是香得可以。不必究其原由,但这也是历史。
     林雨出版有《刀尖》、《你喜欢谁》、《五十大关》等多部短篇小说集。他造诣非浅,堪称短篇大师;《政治连长》转载于数十家报刊;他还曾出席过亚非作家会议……
     小说成就了林雨。
     我比林雨矮一辈儿,是他家的常客。我非常敬重他,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岁月里,我总是想方设法帮他过上“贵族”一些的生活——我找木匠朋友给他打造了一套砖红色的人造革沙发;我联络了一帮文学圈里圈外的哥们儿给他家装上了土暖气;我写一篇鼓吹工艺美术师“树皮邹”的短文上报,换的一副镜框镶嵌的桦树皮山水画,急溜儿捧到林宅,当堂挂上,换他一个小说家的“好”字;他小儿子在医院作完阑尾手术后,我匆匆找到当时还在西南菜店卖菜的作家卢万成,安排专车接病号出院。可惜,那只是一辆送菜用的胶轮地板车……这今天想来似乎有些悲壮且辛酸的一幕,不知那已成为京华名医的,林雨之子是否还能忆起。
     生活中的林雨,是很亲和的。布履布衫,但总要打上一条围脖,在秋冬季节。他喜欢提上竹篮,上街买菜,顺便观察生活。可小说家林雨,论及小说,一脸严肃,且总有点架子。那是一个文学的年代,他是一个严谨的作家,拿着小说当诗写,相当讲究炼字。难道,小说家林雨,不令人敬畏吗?记得有一次,一位文学女青年给林雨家送来了一条挺大个鱼,林雨面有愠色,拒收。我劝了,他收了,又好一顿给女青年讲小说写作法。他的讲解很耐心,也很投入,把结构上的运筹帷幄与细节上的精雕细琢紧密结合,既活动又细致,仿若大学教授一般授业解惑。现在想来,一个热情如火的文学女青年,难道连表达一下敬爱老作家的权利,你也不给她吗?
     林雨从来不跟我布道讲小说,他说:“你是写诗的,我是写小说的,你虽然称呼我老师,但咱俩是朋友,而且是最好的。”逢去他家,他总要拿出白酒来,用白细瓷小茶杯斟上,对饮一阵子,扯一通闲呱。写书的人这时候总是快乐并诗意的,他说过这样一件让他得意终生的事儿:陪他进牛棚又返乡的刚直不阿的夫人,陪他双恢复(党籍、军籍)又当省作协副主席的不卑不亢的夫人,出身上海一个大户人家书香门第。林雨是他家最没有地位的一个小女婿,虽然他已是扛肩牌子的军官。因为连襟们不是张光斗就是舒适什么的。直到有一天,收音机里播讲了林雨的短篇小说,他在钱家才人气大旺,小说家的自豪在大宅门里很是那么了。说完了这个故事,他就势又喝干了杯;笑咪咪的钱老师没说英语,也没说汉语,去厨房里又给我们加了一道菜。
     林雨给全省作家们当过家。林雨更造就了胶东的一支小说家队伍。
     林雨做官很累。累心。我捉摸,原因大概有三:一是性子太急——将帅也得讲究点迂回战术;二是办事太照谱——办那些事情哪能认真得像写小说;三是小说瘾大于官瘾。林雨干了一届省作协副主席,便回到了复出后的居住地烟台。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的王济夫同志请林雨出山,组建了《胶东文学》杂志并任主编,在林雨的精心打造下,《胶东文学》很是红火,推新人,发新作,这座文学摇篮摇大了一批羽翼将丰未丰的作家们。另外,林雨自70年代后期移居烟台以来,言传身教,影响了一大批靠山面海的文学新人,中国文坛时以群字冠予胶东小说作家们。在此方面,林雨功不可没。
     我真钦佩,林雨那双识金辨玉的眼睛,他认准并断定必成小说大器的张炜、矫健、卢万成、王润滋等,后来都旗展中国文坛,成了大气候。我知道,随他学艺数年的卢万成得其真传的一个。
     我始识林雨是在作家张雅文家中。刚出牛棚的张雅文,亲疏友断,在大雪覆盖下的春节,只有我和吕剧音乐家高赴亮相陪,苦酒度节。这时,林雨披着一身雪花来了,登门看望;虽非看我,我却感动至极。
     酒罢,踏着雪窝子走在灯下大街上,我说:“林雨老师,你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文/庄永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