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涅金爱情生命死亡杂谈 |
分类: 长篇大论 |
花了一些时间,我终于很认真的把普希金的这部经典的诗体小说读完了。说实话,刚开始看到那些竖排的文字,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但是随着剧情的一步步发展,我开始爱不释手,并由衷地喜欢了这部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给我们展示的是俄国十九世纪头三十年的社会生活,塑造了普希金一代“十九世纪青年”的典型形象。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奥涅金的身上集合着“十九世纪青年”的一切优缺点。作品的中心人物奥涅金有过和一般的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他们出入于上流社会,沉醉于舞会的旋风,迷恋于爱情的游戏,满足于无所事事、吃喝玩乐的寄生生活。
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可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
而书中奥涅金与达吉雅娜和连斯基的关系,又进一步显示了主人公身上的深刻矛盾。如果说奥涅金误解和拒绝达吉雅娜对他的真挚的感情还多少带有不满上流社会庸俗习气的因素的话,那么他为了维护个人的虚荣而轻率地与连斯基进行的决斗则暴露了唯我主义的灵魂。奥涅金后来对已成为贵夫人的达吉雅娜的追求虽不乏真情,但其中更多的已是贵族子弟的虚荣。作品留给奥涅金的依然是迷惘的前程和一事无成的悲哀。
作者普希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他们生长在贵族社会里,然而又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有伟大的理想,可是又没有出路,心中充满了苦闷。最后导致玩世不恭。
其实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主人公的这一形象也因为作者的成功塑造而深入人心。我想我也没有必要再花大力气去说那些已经有很多人都说过的话,去评判这部小说的好与坏抑或其它。我只想在这里说说那些让我感动的瞬间,那些令人深思,令人落泪的语句,那些给了我共鸣的话语。我只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部诗体小说给我的价值。
爱情永远是个永恒的话题。书中女主人公达吉雅娜对爱情的追求深深感动着我。她爱上了远道而来的奥涅金,备受着思念之苦,终于鼓起勇气向她心爱之人写了封热烈的情书,她对爱情的执着,勇敢追求自己的所爱,这种勇气就算在21世纪的今天这样一个女生主动似乎已经不再是稀奇的年代,也还是让人佩服以及给人鼓舞的。我们的达吉雅娜对爱是向往的,但是遭到拒绝时,她又是坚强而自尊自重的。这正如茨维塔耶娃所赞叹的:“哪一个民族有如此这般谈情说爱的女主人公:勇敢而自重,钟情而百折不回,有先见之明而又一往情深。”
我喜欢这个姑娘的纯朴真诚,忠实深情。奥涅金后来爱上她的尊贵与耀眼的美丽,去争取自己最后的希望时,达吉雅娜这样拒绝他:“我真心请求您,请您离开我,让我安静。……我爱您,这我又何必掩饰?但我已经嫁给了别人,我将一辈子对他忠实。”她是那么诚实,从不掩饰自己的爱,但是她又是懂得自己的责任,懂得要对自己的丈夫忠实。这是我所仰佩她的地方。
与爱情一样亘古不变的话题那就是生命和死亡。其实这部书里真正让我感动并引起我思考的是连斯基的死亡。或许是因为我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四川地震期间)读这部小说的,所以连斯基的死亡特别能引起我的思考。生老病死,这是个自然规律。或许我们不该觉得它如何残酷。是的,对于那种寿终正寝,我们是没有必要太过难过,但是我一直不能忍受的是那些意外死亡,是那些本不该凋谢的时候结果却过早的凋谢的生命。人生犹如一部长长的电影,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的人生却只是一部小小的短片。观众还没退场,他就过早地消失在了荧幕上。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悲痛?是一种怎么样的不忍割舍?
诗人这样描述了连斯基的死亡。“仅仅在一刹那以前,这颗心还在跳动,充满了仇恨,充满了灵感、爱情和希望,生命在欢跃,热血在沸腾;可现在,象一座废弃的房屋,里面只有黑暗和死寂,就这样永远沉静下去。”当我读到了这段话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汶川灾区的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那些死去的遇难者,却睁着一双双渴望生存的眼睛。忽然之间我感到了死亡的恐惧。生命是这样脆弱,死亡是这样容易,这样无法预知。在前一秒的时候,你或许还在开心得享受生活,但是下一秒,你就到了另一个世界。就像连斯基,那一刻,或许他还想着打死奥涅金后,他就可以和奥丽加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然而下一秒他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永远和奥丽加生活的机会。谁都无法预知。生命这样无常。就像那些遇难的同胞们,他们也永远想不到,在那一刻他们会遭遇那场巨大的灾难。面对自然灾害,我感到了无力与无助。那种无可挽回的,无能为力的感觉深深地攫着我的心。我感到沉重而悲痛。那是一种无法把握,抓不住的东西。他轻轻地把手按住胸膛,倒下了。他那黯淡的目光,表现的是死亡。一声枪响,一个身体就倒下了,一个生命就凋谢了。如此迅速而方便。令人难舍而悲伤。可是能怎么办?冰冷的身体已不再温暖了,心脏已不再跳动了。那是永远失去的生命。所有活着的人除了表示不舍与悲伤以外,还是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轨道,继续生活下去。没有任何改变。这大概就是现实吧。一代代人萌芽、成熟、倒下,这样周而复始着。
我说过,或许是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才让我对书中连斯基的死亡特别触动。最近一直有生命在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实在让我有点难以接受了。因此连小说中这样虚构的灭亡,也让我感到了无以复加的悲伤。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罗罗嗦嗦的一段自己对死亡的一点点感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善良的人会得到应有的幸福一如达吉雅娜;美妙的事情还是会不断上演,奇迹也会一直在发生就如灾区那些被掩埋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最终被获救的幸运儿;生活还是会继续很好地被人们过着,我们相信奥涅金在被达吉雅娜拒绝之后,他也最终会走出那失恋的悲痛重新振作回到自己的世界。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还有信念,那么希望是一直存在的,最后的希望最终会降落在你的头上。
PS:欧美文学的作业也贴上来了~~哈,因为花了我满长的时间。是努力的结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