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做空“舌尖上的A股”?

(2012-06-23 08:01:36)
标签:

股票

谁在做空“舌尖上的A股”?

 

 

 

周五一根跳空长阴让A股再次回到炼狱,2242之汇金底也岌岌可危。大盘的跳水走势有人“胡扯八咧”地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说实话,凭中国股市这付“熊德性”如何配得上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A股之所以成为“哀股”就是因为在全球资本市场“丢尽了脸”——为了争全球融资第一而宁愿做涨幅倒数第一!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央电视台热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为什么叫舌尖上的中国呢?因为舌尖是对味觉最敏感的部位,舌尖也是最挑剔的部位,舌尖也就代表这美食的尖端,舌尖上的中国,用舌尖品尝中国的美味精华!

 

处于“血雨腥风”中的投资者则很难把目前的A股想象成为美餐、大餐,而更会把目前的A股视为“绞肉机”——熊长牛短;“抽血机”——融资依赖症。假如谁现在还直言不讳地说——买进A股,一定会遭到许多投资者的唾弃!实际上,冷静下来,若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A股未来发展的视野,目前的A股正将成为“舌尖上的A股”,因为A股正在掉入“复制998”、“复制1664”的深渊,回到了历史的起点,基于以下三个铁证因素:

 

诱人的估值:据统计,A股目前动态估值市盈率已下行至12.94倍,同时跌破1664点与998点时的水平。沪深300滚动市盈率仅10.58倍,不仅低于1664点时的12.69倍,甚至比20056月份998点时的12.03倍还要低。据中信证券一级行业分类,已有8个行业最新市净率低于1664点时的市净率,占29个行业30%的比重。

 

觊觎的资金:近日作吸引市场眼球的事情就是三大资金的开户。社保基金开户、保险资金开户、QFII基金开户,三大长期资金都加快了闻“机”起舞步伐,据统计,社保基金于今年5月,单月新开16A股账户;QFII开户力度也明显加大,5月新开13A股账户,创下20093月以来的新高;而保险类投资机构再次新开A股账户40个,两个月新开户总和达到68个,超过自20111月份至今年2月份14个月的总和。

 

政策的呐喊:近期管理层的影响力举动有目共睹,比如证监会松绑基金及QFII持股上限从20%上调为30%,证监会提高QFII投资比例,证监会松绑基金研究养老金入市,证监会称国际板没有时间表,港股ETF将在本月底下月初推出,证监会力挺蓝筹股、上交所呐喊A股巨大投资机会。

 

从以上数据表明,A股已是十足的“舌尖上的A股”!既然如此,为何“看不见的手”为何还有做空“舌尖上的A股”呢?既然A股有如此的投资价值,市场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做空A股呢?根据A股的历史走势及大资金的习惯,笔者认为:

 

一是精准抄底的“国家队”。 有“国家队”之称的社保基金几乎每次都精准抄底股市,市场将之视为风向标。但是投资者不要忘记,国家队可是“越跌越买”,与喜欢“越涨越买”的广大投资者始终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用一句散户朋友哀叹的话最能够说明其中的道理:散户投资者总是会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做错了什么?”,国家队总是会说“为什么抄底的总是我,我到底高明在哪里?”。

 

二是“输不起”的养老金。自去年以来养老金入市就成为A股市场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嚼到最后,市场发现养老金入市依然成了“口水养老金”,干打雷不下雨!为什么?因为养老金输不起!那么,养老金如何能够“输得起”?一定基于以下的事实——养老金入市则表明股市见底,养老金不入市则表明依然处在输不起阶段!

 

三是“虎视眈眈的”QFIIQFII与其他海外资金一直是被怀疑为“做空中国”的力量之一。若倒过来想,“做空中国”就是为了“做多中国”。目前的A股“傻”到了什么份儿上了,只有QFII最清楚!QFII及海外资金屡屡能够抄底中国,抄底A股就是因为融资市不惜“牺牲”广大投资者“利益”为代价。

 

综上所述,明眼人一目了然,就是,这些长线资金入市不是“学雷锋、做好事”来的,无疑是冲着A股建仓来的!其中的逻辑性已不难理解了,如此庞大的资金来建仓,岂不是发生拥堵?发生冲撞?根据大资金建仓逻辑性,大周期、大底部、极度低迷、越跌越买是大资金建仓的鲜明特征。因此,在市场所有人都能够看到A股具有诱人的投资价值时, 空头力量不遗余力、肆无忌惮、乐此不疲地砸盘、在已是“地狱”中的A股制造“地狱”行情,其实已不难理解了!998底部是这样,1664底部是这样,目前比9981664还要惨的A股岂能不是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