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点前,不要胡思乱想!
(2011-07-08 06:42:41)
标签:
股票 |
3000点前,不要胡思乱想!
昨日大盘出现尾盘的杀跌,笔者说了主力几个纠结:1)加息0.25之纠结:让市场想到联想到“另一半”;2)公布经济数据之纠结:国家统计局决定自今年7月份起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提前数据发布时间。提高统计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尽可能缩短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这无疑会让大主力资金产生一定的“盲点”。3)技术性压力之纠结:上方数条重要的压力线(60+90+120天)、积累的获利盘,乖离率,均线系统的契合,是主力短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如此短期的走势主力的目的无非有几点:完成获利筹码的清洗;完成乖离率及均线系统的修复;完成策略性的“欲擒故纵”之博弈;因为只有获利盘得到清洗才能大大减少即将突破的抛压;只有调整好上攻节奏才能不至于行情出现“短命”;只有采取“欲擒故纵”,“暗度陈仓”之手法才能完成主力出其不意策略性的博弈!以上是对于短线走势的分析;
但是如果我们从大趋势、大环境、大视野,大角度来观察市场,短线的纠结无疑是一种“病”,一种急功近利之病,一种“今朝有涨今朝醉”之病;放大短线走势,而忽略了行情之大趋势,尤其忽略最为重要的三点:
1)货币政策拐点隐现:CPI进入顶部区域已经成为共识,CPI拐点意味着影响及压制行情发展的最大因素消失怠尽;PMI逼近生死线意味着经济拐点的出现,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会“由紧及松”,“紧”产生向下的冲动及惯性;“松”产生向上的脉冲及推力;A股政策市的特点使得对此尤为敏感;历次的行情都逃脱不了政策货币“松”与“紧”的强大威力;3478如此,3181如此,3067同样如此!
2)主力博弈周期提前量:资本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预期!尤其对于A股所具有的政策市,消息市“基因”来讲,主力发动行情通常都是提前与经济周期,战略上“打提前量”,战略上“打时间差”是A股行情最大的特征,也是主力博弈最大的手法;比如2009年初政策货币的“宽松”产生单边小牛行情,而恰恰是在3478点顶部政策货币的“微调”终结了单边行情;本次的3067同样是源于加息通道的预期而出现疯狂的调整,也同样是温总理关于“成功遏制通胀”而出现了阶段性逼空行情,大主力资金的“提前量”及先知先觉一览无遗!
3)大三角形的战略性博弈:两年多的大三角形形态看似有些杂乱无章,但是依然有章可循,依然体现规律性特征。尤其是2610完成了大三角形底轨的夯实及确认。如果结合政策及货币拐点的出现,“三底合一”使得今年下半年突破大三角形是大概率的事情。如果突破大三角形上轨3005点,意味着大三浪的高度应该在3800—4200之间,那么“波澜壮阔”的行情“不请自到”!这不是臆想,也不是主观臆测,而是由A股行情的性质,“三底合一”大环境,大趋势,大视野之下的必然。
综上所述,短线的波动让人产生恐惧,产生纠结,产生迷茫;大趋势,大视野让人产生坚定,产生自信,产生大智若愚;基于此,无论短线主力如何以退为进,如何欲擒故纵,如何宽幅震荡,其目的只有一个——向上突破!所以在3000点,不要胡思乱想,3000前需要的是大视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