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三走势分析

(2011-05-03 20:47:31)
标签:

股票

周三走势分析
 
 
1主力的叼钻:开门红是A股特有的方式,国人心中具有开门红情结。但早盘主力选择低开+下砸的模式把一些空头“狠狠”地踹下去,然后便开始了“狠狠”地拉升。可喜的是82今日始终压着28往上走,所以才有了赚钱效应;
2.K线先生:目前市场看空的人有很多都是K线先生,根据K线及大盘形态的“美观度”来研判走势,均线难看就看空,均线好看就看多,这和根据人的衣着穿戴来判断是否是“有钱人”及“有学问的人”有何区别?你当主力是傻瓜?我想主力至少知道在顶部把K线搞得漂亮些,在底部把K线搞的难看一些,目的只有一个不断制造“看盘傻瓜”及“傻瓜看盘”。
3.反弹高度:明日真的形成红三兵那主力真叫决,如果是一个放量的红三兵更好,因为可以让看空的人进来喊多,然后主力再来一个回踩,这个波段底部就差不多了,老股民都应该知道回踩的厉害,但是如果回踩反而是吸引高手进场的信号!
4.拉登之死:目前地球人最热闹的一件事情就是拉登之死,而北京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说得好《拉登之死仅仅是反恐的逗号》!
 
 
 
《拉登之死仅仅是反恐的逗号》!
 
 
对美国人来说,2011年5月1日是一个令人舒畅的日子,十年前策划并制造了“9·11”悲剧的主谋本·拉登终于在这一天被正式宣布死亡。
其实,此前拉登已经“死去”了数次,只不过事后被证明是“乌龙球”而已,但其背后满载着的,却是美国人对拉登的刻骨仇恨。因为他,美国人不仅失去了数千同胞,不仅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不仅改变了外交航道,而且还失落了曾经引以为荣的安全感。
让美国人颇感郁闷的是,尽管布什政府曾信誓旦旦地要擒获拉登,但终其任期,都无法兑现诺言,反倒是拉登和美国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惹得一些媒体动辄猜测,布什家族是否和拉登有着不可告人的渊源乃至默契,对于布什时期的阶段性努力,美联社讽刺说:“历史上最大张旗鼓的一场搜捕行动却交了一张白卷。”
这也给了奥巴马机会。还是在总统竞选时,奥巴马就将阿富汗战争和打击“基地”组织作为了“卖点”,以区别于固执于伊拉克战争的布什。上任之后,奥巴马也确实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伊拉克战争转移到了阿富汗战争,并更加用心地锁定了本·拉登。
事实证明,奥巴马的战略转移至少在除掉拉登方面起到了效果。用奥巴马的话说,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事业的“重大成就”。不仅如此,在任内除掉拉登,也给奥巴马的竞选连任加了分。
但反恐斗争却没有终结。对巴基斯坦来说,由于此番被美方宣扬为“巴基斯坦方面提供了情报并一同参与了行动”,这就意味着,拉登的助手和信徒们,将会把复仇之火引向巴基斯坦,毕竟,袭击美国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美国本土也不敢大意,因为有比拉登更具威胁的“接班人”早已对美国虎视眈眈,并很可能会在“9·11”十周年之际采取行动。
从反恐的角度看,拉登已经不是最大的安全威胁了,此前,拉登已经“让位”给奥拉基了。
拉登“让位”可以说是2011年的新鲜事,似乎也在为他此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埋下伏笔。2月9日,美国国家反恐中心( NCTC)称,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不再是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而是具有也门国籍的伊斯兰传教士安瓦尔·奥拉基。这也意味着,从那时起,拉登已经不再是美国首要的紧盯目标了。
对于这次的“人事变动”,NCTC的说法是,奥拉基之所以取代本·拉登的位置,是因为他长于在美国本土招募恐怖分子。据称,安瓦尔·奥拉基会讲英语,可以与当地人直接沟通,还善于利用网络为自己的观点进行宣传。这对美国人来说,要比已逐渐演变成“符号”的拉登更加可怕。
本土恐怖主义已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而那些堪称“美国通”的恐怖分子更是美国人的肉中刺。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月,本·拉登还曾在一份录音中要求法国从阿富汗撤军,以换取人质获释,否则将“无论在法国国内还是国外,对法国目标发动攻击”。此后,法国情报机构备忘录指称,超过100名欧洲人正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接受“基地”培训。与擅长在本土招募恐怖分子的奥拉基一样,这种培训欧洲人进行“本土化”恐怖袭击的做法,也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也就是说,拉登虽然毙命了,但全世界与恐怖主义斗争的难度却没有因此而降低,更大的考验在后头。
不过,也有开心的人,刚刚被奥巴马提名为国防部长的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可谓是两头得好。4月28日,奥巴马总统提名了帕内塔,话音未落,拉登就被干掉了,可谓喜气逼人。而且,无论是从中情局角度,还是五角大楼角度出发,他貌似都沾上了光。尤其是这次情报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拉登之死给奥巴马的安全团队调整以新的动力,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希望能乘胜追击,取得对塔利班的先机,与此同时,也要防范奥拉基们可能会在“9·11”纪念日搞出的大破坏。
美国媒体的表态很有代表性,尽管也是喜气洋洋,但普遍认为,拉登之死,并不意味着世界将从此变得更加安全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反恐2.0时代的开始,全世界都需要与后拉登时代的国际恐怖主义进行斗争,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张国庆(北京 国际问题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