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注定缺席的时光

(2012-03-12 18:31:50)
标签:

成都

邯郸学步

黄冈密卷

普通话

省会城市

杂谈

分类: 我的集子

你知道什么叫近乡情怯吗?

 

我的一位生在省会城市的朋友在QQ上突然问我,我一时茫然不知怎么回答。只是无意识地反问:“什么?”

 

他说,一个人身在帝都,每天讲着标准的普通话,做着苦逼廉价的工作,原以为一切理所当然。但是三月份回家,刚出成都的车站,就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

 

“嗯?”我又搭了一句。

 

这就叫近乡情怯,他说。

 

“我从小生在成都,长在成都,连上大学也是在成都。我的小学同学,高中同学很多都是从小玩到大的。我们讲一样的方言,开一样的玩笑,连到哪个巷子打架,逃课去哪条街都有着共同的分享。可是现在,我感觉我脱离了。下车听到家乡话的那一刻,突然有种脱离很久想哭的痛感......”

 

很平静地听完他这番话,对话却无法继续了。我很想对他说,哥们,你看,我们这种小地方出来的人,是这样的......

 

是什么样的呢?一个省会城市的人跟我谈近乡情怯。我一下子很想笑,不是笑他,而是笑我自己。

 

我的故乡是湖北的一个小城,黄冈底下的一个小县。那里没有大学,也没有像样的工业,所以但凡想要谋些出路的,无一例外都是往外边跑。

 

我从小学到高中好像都在不停地换学校,换班级,到了大学又去了武汉,毕业之后去了北京,一年后又匆匆去了苏州。如此看来我岂不是近乡情怯得想哭?

 

其实还好,这种差别对我来说,早已经是不足以导致任何的悲伤了。相反的,我是很享受这种环境的切换,自以为随遇而安颇有文艺的味道。

 

只是偶尔在遥远的他乡遇到一个同乡人,却迟迟开不了口,愣住不知道该说什么。开了口讲家乡话,却发现普通话交流更顺畅的时候,那一刻我还是不太舒服的。

 

你知道,这近似这一种把根丢掉的感觉。我们属于哪里?

 

我的故乡黄冈有太多的英雄人物,杰出人才,但无一例外却都要充当了那漂泊的游子。他们谈起各自的故乡时,或许留在记忆里仅仅不过是幼时家附近的那片闹市,那口荷塘罢了。

 

多年不归,偶尔回来看看也不过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你觉得这样的家乡,记忆里还剩什么?

 

我们比大城市里的人谈起家乡时更加词穷。当有人问起,你家乡的特产是什么?是不是《黄冈密卷》的时候,我觉得有种强烈被误伤的感受。但我也找不到任何的笑话去反驳他这个玩笑。

 

是啊,故乡有什么?我现在也开始只能通过新闻和旅游手册去介绍了。我们那有个度假村不错,听说是国家A级景区。

 

哦,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吗?

 

有......不知道,反正我也没去过。

 

我小时候读《邯郸学步》这个故事的时候并没有笑,倒是很严肃地望着老师,觉得邯郸很可怜。

 

一个人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学不会别人走路的样子。这是多么的无助和悲哀啊?现在想想这个故事,又多了一层无奈。

 

某人曾深情地说:“我怎么没有早点认识你呢?”

 

问:“为何?”

 

某人:“我觉得我等了你整整24年了......从小就认识就好了”

 

这当然是句酸话,并且在热恋的当下是真心的。

 

可是,从小就认识,青梅竹马好不好呢?

 

不重要,只是注定不可能。

 

关于那些缺席的时光,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大概都有感触。

 

告诉我,你的小学同学呢?初中同学呢?你家曾经的邻居呢?你十年前暗恋过的姑娘呢?

 

找不到了对不对?连电话都没有?

 

你看,这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