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生,上清华吗?

(2011-08-01 21:11:24)
标签:

中国

宋体

水木清华

清华大学

字母印

杂谈

分类: 我的集子

有那么一次下班之后,突然有一种想到这所百年名校里边去看看的心情。看到保安在门口一个个地盘查通行证,我企图通过边打电话边突围的方式混进去。未遂,从此再也没了想去的念头,除了有一次因为公司业务上的关系,跟随主管一起坐车进入过一次。但因为是直奔目的地,坐在车上也并未瞧出个究竟。

 

工作的地方离清华的东门就那么几步路,每每不经意地放眼望去,总是被中国人的围观精神所感动。那么多络绎不绝的人就在那大大的“清华大学”四个字前面,时时刻刻摆着各式各样的姿势。似乎都要证明,我来过,后面的那幕单调的背景就是我此地一游的最好防伪标识。

 

到底是崇尚水木清华的厚重还是严谨,是仰慕它的浪漫还是博大,怎么看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仿佛和其它无数个中国旅游城市的许多景点一般,粗制滥造中充满了嘈杂与纷扰。只是这景点更增添了一丝特别,即打入内部还不太容易。但似乎丝毫不影响甲乙丙丁的兴致,一个牌子就足够万人敬仰?

 

一下让人想到名校情结,原来有一部分的心理和买东西是同样的,明明是韩少身上那件39块的T恤,你撇撇嘴说才不穿这种低端货,转头买了件郭敬明先生钟爱的国际大牌,殊不知此物即彼物,你穿字母印得更傻逼的那件就显得更文艺更小资了吗?

 

贴牌经济就是这样产生的,看那些在中国商场笑傲的伪洋叔叔洋姐姐就知道了。清华是否也在那些并非真正懂他的人眼里充当了这么一种无谓的大牌呢?

 

在清华那个狭小的西门人也是同样的多,并且常常垃圾满地,仿佛菜市场。无数个中年妇女暧昧地吆喝,先生要参观吗,要拍照吗?这情景过于似曾相识。连劣质的纪念品也不一而足,好生繁荣。又有无数个双眼放光的家长,一边给面前兴奋的小孩拼命拍照,一边犯了言语匮乏症似的,同样地唠叨,将来咱们考清华大学好不好?那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于是也跟着两眼发光,好。

 

这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想起来至少在上初中之前父母对我的期望好像就是考清华。我自己也在那些天真而傻逼的年纪里,为着到底是上清华还是北大始终纠结。直到上了初中尽管爸爸妈妈认为已经失了苗头,我仍然野心不死地憧憬着。

 

可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一点也不。我想象不出我对它的爱。连好奇好像也有点莫名其妙。为什么要上它?这真的是个问题。多少年之后,我明白了人活着就要找意义。考清华是父母曾经给我找的意义,而这意义后来被自以为心智成熟的我给抛弃掉了。然后去接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找自己喜欢的意义了。

 

我的母校一年四季校门敞开,但始终显得安静和淡然。除了偶尔会有回校参观的校友,以及一些公干的人们之外,几乎就没有人会上门讨扰了。而同在江城的武大,顶着名校的光环就显得要喧闹得多,还好面积够大,人海效应还不是那么明显。但如此仍然阻挡不了每年因为樱花参观而招致的各种烦扰。

 

于是我就会想清华,这个太过诱人的学校,就像林志玲一般不管你究竟喜不喜欢,但若真有机会一亲芳泽谁又肯错过。下流的比喻,只想说,美人开屏之难。太多人抱着和尚看得我看不得心态,若真没了阻拦,很快便陷入某种新的混乱。

 

对于名校的同学们来说,求得宁静比非名校的同学来说显得要难了很多。这自然对前者是不公平的。何况还有显而易见的安全问题。所以相较于那些刻薄的批判,我们或者可以用中国逻辑思考一下,究竟是谁阻挡了清华开放的步伐?是强大的手,还是只是我们自己的态度上狂热,以及素质上的不争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如果,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