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向警察求救,“逆反思维”背后的社会启示
(2009-08-10 14:33:14)
标签:
逆反思维小偷警察启示威慑力西安杂谈 |
分类: 政治。生活。谎言 |
“小偷偷钱后被追打,情急之下向停在路边的民警巡逻车求救,结果挨打是免了,却被民警逮个正着。”8月10日的华商报报道了这样一件趣事,初略的读完只觉得有意思,细细想来却也真真切切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小偷胆敢向警察求救,原因很简单,只因为害怕挨打。一方面来看这种令坏人腿软的彪悍行为着实让人欣慰。因为当受害者李女士在地下通道皮包被划破,而又遭小偷威胁的时候,情急之下向周围人群大喊抓小偷,“居然”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数人出手相助的事实,让我们不禁对这些西安市民的热心行为拍手称快。一个城市的风气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素质高低,而不单单是我们通常所以为的政府机构暴力机关的威慑力何如。
另一方面来讲,市民果真比警察对小偷的威慑力还要大吗?从一般逻辑上,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只要有过被偷体验的人都会明白,受害者当然要比警察对小偷的“感情”要深厚的多。民间俗语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说,老鼠这么可恨最主要就是因为喜欢偷东西吃,即使不吃,也会拿来磨牙,实在是可恶至极。想必那几位热心追赶的男士应该也有过被小偷光顾的不快经历,所以才会这般勇猛。
更何况各地当街打死打伤小偷的新闻也偶尔见诸报端,出来混小偷肯定也是加强了学习,了解了行情自然要审时度势。后有壮汉数名,前有警察几双,看来只有投入警察叔叔的怀抱了。这真是直叫的那“小鬼”居然向“阎王”求起了情啊。
“逆反思维”的背后折射的其实是社会治安的不力。光依靠警察已经不能很好的遏制偷盗猖狂的社会现状了,因而也才会有市民行动上这种“自卫行为”。盗窃作为一个历史久远的犯罪行为,生命力顽强可想而知。想要从根本上清除自然是不可能,但是如何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让广大市民出门不再把钱包“捂”得那么紧,相关部门是不是有必要多多攻关,多多研究,别让小偷跑的如此“理性”呢?
PS:此文被新华网,三农在线,东北新闻网,山东电视台,金羊网等等N家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