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生命尊重些,每个人都有“回家吃饭”的权利
(2009-08-06 13:11:32)
标签:
斑马线交通安全飚车下有苏杭死者杭州杂谈 |
分类: 政治。生活。谎言 |
从胡斌到魏志刚,从谭卓到马芳芳,杭州飚车“盛宴”的梅开二度让人唏嘘的同时,心中不免疑问是什么让这座国人眼中的宜居城市变得如此的不安全不信任呢?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年杭州的盛誉自然不能因此毁于一旦,否则岂不是让人笑言作,“上杭州,上天堂。”
就在“七十码”飚车案不久,杭州市痛定思痛在当地媒体的发起下,设立了八条爱心斑马线,但是很遗憾保时捷也就是在首条爱心斑马线附近超速驾驶夺去了一个16岁女孩的生命。我无意对肇事者本人作任何评论,因为一切自有公断,只是真的该想想我们从中得到的反思了。
在舆论的再一次沸腾的时候,我们的政府究竟又从中获得怎样的教训和启示。毫无疑问,交通安全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最大程度避免不必要交通悲剧的发生,已经成为政府工作中必须严重关切的问题之一。然而真正要做好这一工作,重建市民对交通执法部门的信任,显然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也不现实的。
杭州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已经看望慰问了死者的家属,并且表示,“杭州不会因为死者是外地人而加以排斥,一定会秉公处理,给社会和家属有个交代。”可以看到在经历了上次的事件之后政府已经意识到这起案件的重要性和典型性,相关部门已经能在最快的时间用更加积极,客观的态度去处理案情了。如果说态度决定一切,这样的行为在让人欣慰的同时,也让普通民众对政府正视交通安全问题的行动了有了期望。信息畅通让一些在网上有意炒作,挑拨民意的“秘密工作者”肯定也少了发挥的市场。
谈到此次案件进程和以后的审判结果,民众的热切关注当然始终是免不了的。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司法的审判不应该也不会受到舆论的干预,一起普通的醉酒超速驾车案背后我们所要挖掘的意义更多的应该是对交通安全体系本身的反思。社会不需要“暴民”以及无建设性的“愤青”,真正的态度应该是从我做起,为创建安全城市建言献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才是重点。
因此关于审判我们当然需要关注,但是倘若人人都能以此为戒,身体力行,在实际的日常行动中,在我们的出行途中都能安全驾驶,小心慢行,遵规守法,这样的意义岂不是更为重大,这样的行为岂不是更能体现一个现代国民的理性和文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仅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还是文明和人性的社会国民所应具备的核心品质之一。同样是下班回家,同样是宁静幸福的人生突然的打断,我们真应该来一次温情默默的呼喊,“司机请慢行,我要回家吃饭。”,这句话说给所有人听,也让所有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