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的意义(寺院、园林、博物馆经典塑造)

标签:
增辉法器青铜器园林雕塑博物馆司母戊法器杂谈 |
分类: 宗教知识 |
http://s8/middle/52199c36xafc679c0c9d7&690
http://s2/middle/52199c36xafc679b76e11&690
http://s6/middle/52199c36xa9a40a2ef545&690
带“鼎”的成语: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钟鸣鼎食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一代鼎臣 言重九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钟鸣鼎重
问鼎中原 春秋鼎盛 鼎镬如饴 鼎玉龟符 调和鼎鼐 钟鼎山林
拔山扛鼎 力能扛鼎 鼎成龙升 五鼎万钟 人声鼎沸 一代鼎臣
刀锯鼎镬 鱼游沸鼎 三牲五鼎 鼎新革故 革故鼎新 九鼎一丝
染指于鼎 鼎鱼幕燕 鼎湖龙去 龙去鼎湖 鼎铛玉石 九鼎不足为重
举鼎绝膑 列鼎而食 幕燕鼎鱼 三分鼎足 鼎食鸣锺 击钟鼎食
鼎足而居 钟鼎人家 尝鼎一脔 鼎分三足 鼎足而立 钟鼎之家
鼎铛有耳 举鼎拔山
四海鼎沸 鼎折餗覆 击钟陈鼎 匡鼎解颐 商彝夏鼎 钟鸣鼎重
鼎足而三 言重九鼎 鼎成龙去 鼎鼎有名 鼎食钟鸣 笙歌鼎沸
钟鸣鼎列 牛鼎烹鸡 鼎折覆餗 瓜分鼎峙 鼎镬刀锯 鼎足三分
拔山举鼎 重裀列鼎 扛鼎拔山 海内鼎沸 鸣钟食鼎 禁鼎一脔
彝鼎圭璋 鼎鼐调和 鼎食鸣钟 鼎足之势 革旧鼎新 群情鼎沸
鸣钟列鼎 夏鼎商彝 折鼎覆餗
发展历程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易经中一卦:
鼎:元吉,亨。
【白话】《鼎卦》象征革故鼎新:十分吉祥,亨通。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白话】《象辞》说:《鼎卦》的卦象是巽(木)下离(火)上,为木上燃着火之表象,是烹饪的象征,称为鼎;君子应当像鼎那样端正而稳重,以此完成使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白话】初六,烹饪食物的鼎足颠翻,却顺利地倒出了鼎中陈积的污秽之物;就好像娶妾可以生子一样,不会发生灾祸。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白话】《象辞》说:“烹饪食物的鼎足颠翻”,看似反常,实则不然;“却顺利地倒出了鼎中陈积的污秽之物”,便于除旧布新,反常的现象得以向好的方面转化。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白话】九二,鼎中盛满了烹饪的食物,好比一个人有才干;我的对立面嫉妒我,却不能把我怎么样,是吉祥的。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白话】《象辞》说:“鼎中盛满了烹饪的食物,好比人有才干”,应该谨慎行事,不要走错方向;“我的对立面嫉妒我”,但因无隙可乘,故终将无所怨尤。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白话】九三,鼎器的耳部发生了变化,无法将插杠插入鼎耳移鼎,精美的野鸡肉不能得到无法食用;待到阴阳调和,润雨出现才能消释悔恨,最终还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白话】《象辞》说:“鼎器的耳部发生了变化”,鼎无法移动,也就失去了它虚中纳物的意义。
九四,鼎折足,覆公诉,其形渥,凶。
【白话】九四,鼎的足折断了,王公鼎里的粥饭倾倒出来了,鼎身被玷污,凶险。
《象》曰:“覆公诉”,信如何也!
【白话】《象辞》说:“王公鼎里的粥饭倾倒出来了”,哪里还有什么信誉可言呢!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白话】六五,鼎配上黄色的鼎耳,插上坚固的扛鼎之器,利于坚守正道。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白话】《象辞》说:“鼎配上黄色的鼎耳”,是由于六五爻居中,自然可获得实惠。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白话】上九,鼎配上玉制的鼎杠,十分吉祥,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白话】《象辞》说:“玉制的鼎杠高处上方,表明刚柔相济,互相调节。
【鼎与古代青铜器】
发展时期
时间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风格盛行期
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
西周风格成熟期
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东周风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鼎文化介绍】
周代的鼎分为三大类:
镬鼎、升鼎、羞鼎。
镬鼎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
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
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