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漫谈」单纯地用科学来评判科幻小说,表现出的是一种“文学无知”

(2020-05-02 10:22:54)
标签:

风斯若

科幻小说

文学

科幻迷

客观

分类: 文体娱乐
「文化漫谈」单纯地用科学来评判科幻小说,表现出的是一种“文学无知”

  在所有的小说体裁当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科幻小说了,而对于科幻小说的“争议点”,主要来自于有些人认为“应当用科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而另一些人认为“不应当用科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在我看来,这种“争议”恰恰是文学的“趣味”所在,“文无第一”的说法,就是在说文学本无对错之分,谁都可以有各自的喜好。

第一,科幻小说是文学、不是科学

  我觉得科学迷可以用从科学的角度来切入讨论科幻小说,但是不要忘记,科幻小说和武侠小说、历史小说……一样,首先是归入文学大类里的。我们可以用武术的视角来看待武侠小说,也可以用历史的视角来看待历史小说,但是武侠小说不符合现实武术、历史小说不符合史书记载,这没有丝毫可以“厚非”的地方,所以,作为小说的一种,科幻小说可以符合科学,当然也可以不符合。

「文化漫谈」单纯地用科学来评判科幻小说,表现出的是一种“文学无知”


第二,科幻迷是读者,不是科学家

  在我个人的认知当中,真正的科学是属于少数人的。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一员,我认为科幻小说的读者根本无法从“搬运网络百科”的过程中掌握真正的科学。所以,如果是真正的科学家来讨论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概念,我觉得是一种借助小说来进行科普的好方法,但是普通读者,自己的对科学都不甚了解,怎么能够去评价科幻小说中的“绝对科学性”呢?

  比如“外星人”的概念,对于科幻迷来说,是幻想中的产物,但是如果地球上真的有一些国家已经“抓”到了真的外星人,只是这个消息并没有对公众公布,那么“外星人的存在”到底还属不属于“幻想”呢?

「文化漫谈」单纯地用科学来评判科幻小说,表现出的是一种“文学无知”


第三,没有科幻小说的年代,人们依旧充满着对时间与空间的想象

  很多认为科幻小说应该符合“科学性”的读者,认为科幻小说能够开启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所以,不符合科学性,那么这个想象不就变成了“没有道理”了吗?这种言论,恰恰表现出了这部分人对于人类对于自然追求领域的“无知”,现代科学是怎么来的?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恰恰是因为古人对于“科学”没有定义、没有道理的去任意幻想,才让后世的“科学”产生。

  科幻小说诞生了多久?人类对于时空的想象和探索持续了多久?没有科幻小说的年代,人们在探索宇宙自然;有了科幻小说的年代,科学家们也不会依照科幻小说去探索宇宙自然。

  有些人认为科幻小说对于科学来说,有一定的“前瞻性”,这种逻辑就更是把文学和科学的概念混淆了——或许,一些科幻小说作者会用“科学”来包装自己的作品,但是他本身都不是科学家,这“前瞻性”的论调从而来呢?当然,确实有一个概念包含了“科学+想象”,这个概念叫“科学假说”,它属于科学领域,不属于文学领域。很多时候,“科学假说”是科研工作者提出的需要去证明或证伪的命题。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假说”不是“小说”。

「文化漫谈」单纯地用科学来评判科幻小说,表现出的是一种“文学无知”


第四,真正的科学工作者,并不会用科学来评判科幻小说

  就像科幻小说作者不会用自己的小说去评判科学家的研究一样,真正科学家会用科学去评价一本小说吗?刚刚已经提到了,或许有些科学家会用科幻小说中的一些“引用”来进行科普教育,但是每一位科学家都知道,科学和文学之间是有区别的。

  想象一下,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评价历史小说是否违背了历史……;武术比赛冠军用现实中的武术去否定武侠小说中的武术……;军事学家用真正的战争理论去分析军事小说对于战争的描写……。当然,不排除一种可能,这些科学家、学者,本身也是小说的爱好者,他们会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谈出自己对于某一文学作品的好恶,但是如果他们用自己的科研专业去评价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估计他们自己都觉得搞笑。

「文化漫谈」单纯地用科学来评判科幻小说,表现出的是一种“文学无知”


第五,科学无国界,但文学有差别

  一位网友在评价我的文字的时候,说“科幻不分国内外”,他的这种说法让我想到:现代科学是不该以国界来划分的,但是各国的文学,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对比中国的历史小说与西方的历史小说、中国的魔幻体裁与西方魔幻体裁、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的动作小说……。很多时候,多去比较未必会让我们一定正确,但是却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举例来说,“侦探小说”实际上也是“舶来品”,中国虽然有《包公案》、《施公案》、《狄公案》,但是和西方的侦探小说并不相同,甚至说差异很大。但是因为西方侦探小说自身的特色,《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等影响了很大一批中国侦探小说的作者,程小青的《霍桑探案集》开启了中国版“福尔摩斯”的探案之路,孙了红的“侠盗鲁平”则让西式侦破与中国文化有了更好的结合。但是如果在我个人来看,真正的“中式侦探”小说,古龙笔下的“楚留香”做了最好的诠释。

  科学是理性的,但文学必须是感性的。而文学的感性,来自于读者对于文化的认同感,我并不拒绝西方的小说,但是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会觉得“有距离感”,就像我看美剧与港剧。说心里话,论精彩、严谨、猎奇……,美剧的平均水平是要更高的,但是我看港剧,看的就是一种“文化共鸣”。

「文化漫谈」单纯地用科学来评判科幻小说,表现出的是一种“文学无知”


第六,我的个人观点

  我并没有丝毫否定谁的意思,只是谈出我认为科幻小说本来是属于文学大类目小面的文艺作品,这完全不会影响到很多科学迷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去评价科幻作品,但这种评价应当是是非常主观的,而且评价并不能等于评判。而且,我如果不是相对还喜欢科幻小说,也不会讨论这么多了。所以,愿意聊科幻的朋友,我愿意在“有立论”的基础上一起探讨,没有“立论”,只是谈个人的感觉,那么我不是科学家,就不必和我聊科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