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说和剧本来自作家的天赋(修改稿)
我多年来,隐居陋巷,深居简出,在家修身养性。省市的文学活动:什么研讨会,什么人的讲座,什么采风活动,什么消息通知,我一慨置若罔闻,不介入,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他春夏与秋冬。
原省文联领导陈世旭老师、熊正良老师,省里只有这两位才是真正的全国著名作家,他们对我创作的小说十分赏识,我只有跟他们谈文学艺术,谈小说创作,才谈得来,跟其他省里的作家谈,他们听不懂,要从头补课,那样太累。现在他们都去了广州,叫我在省里跟谁交流文学,跟谁谈小说创作?现在省市的文学界领导应该说是了解我的,他们知道我的创作功力,但是由于我远离了文学圈,他们渐渐也把我遗忘了。这样也好,我甘于贫居闹市无人问,落清闲自在。
那天晚上无事,我也学其他老人,拿着个茶杯,去楼下跟人聊天散心。楼下街边有一家裁缝小店,主人虽是个手艺人,但他爱好文学,有文学素养,平时我跟他聊得投机。那晚,我与他闲谈,突然心血来潮,说我自小父母双亡,是大嫂养大的,到现在我脑频幕上还经常会浮现一幕:大嫂叫我过去,我站在她面前,她坐在小竹椅子上,跟我换衣服。那时候我才六岁,大嫂20来岁,大嫂的年纪在现在还是个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女孩,可对失去父母幼年的我,却像一个疼爱儿女的母亲。
哎呀,好素材!裁缝师傅激动地大叫:凭先生雅才,写小说结构故事的能力,写诗的丰富想象力,可以写出一部杰出的电影剧本,和优秀的中篇小说。
一语点醒梦中人,于是我重操旧业,很快构思好了一部电影剧本,写出了上万字的剧本故事大纲。构思时裁缝师傅的话打开了我思路的按钮,我文思泉湧,灵感滚滚而来;写大纲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该剧以一种深沉的情感打动观众,震撼观众的心灵,送给观众痛彻心扉的故事,唤醒人们沉寂的良知。
写完大纲我快乐得手舞足蹈,就像买彩票的人中了大奖的心情。
我对几个作家朋友说了我的剧本大纲,朋友们拍案叫绝:这个题材新颖独特,催人泪下,而又故事精彩,观赏性很强,且远离政治,不会过时。朋友们建议我写成剧本之后,接着写成中篇小说,小说、剧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旦横空出世,很可能会震惊文坛和影坛。
我对这部作品奇怪,也感到震憾,我离开文学圈多年,我尊循原省文联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著名作家陈世旭老师的教诲:不参加省里的评奖,不参加省市文学界的活动,以免影响自己创作。但是我并没有在家潜心创作,而是优哉游哉,逍遥自在。为什么重新写作,就能写出朋友们预料的震惊文坛和影坛的精品力作?
朋友们回答:文学创作主要靠天赋,没有文学天赋或者天赋不足,跟领导关系再好,天天去开研讨会,去听讲座,去什么采风,组织领导怎样捧他们,依然枉却一东风。
一个人天赋异秉,天赋在脑子里,跑不掉,需要时信手拈来,作品自然写得出类拔萃。
这部剧本大纲很快被一家影视公司看上,公司老总说:这部剧本很好,像过去获大众电影百花奖的优秀电影《暖春》一样,振憾人心。但是三年疫情影响得他的公司经济伤了元气,他的公司经济紧张,他去找投资商投资,需要一段时间。这我心里就有一点不踏实。
裁缝师傅安慰道:那家影视公司既然看上这部剧本,就会努力去找投资,即使找不到投资合作不成,东方不亮西方亮,一句老说得好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