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真正代表江西创作实力的三部小说
——闲谈鄱阳湖文学
原省某研究院长、某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FU先生,曾撰文说:如果熊正良的小说《匪风》与HLB的小说《桃花墩》,作者承认是鄱阳湖文学,连同周美兰的小说《鄱湖水鬼》,这三部小说应该说是鄱阳湖文学的扛鼎之作。也应该说是真正代表江西省文学的创作实力。读者看了这三部小说,,应该会感到震憾。不少省里的大学校长、大学文学院长、社科院研究员等著名评论家、学者都对这三部小说作过高度评价,省作家协会的刊物《创作通讯》也曾刊登过评论文章。
这三部小说思想精深,艺术精良,在全国都可谓是小说的精品力作。
熊正良的《匪风》(载1993年《收获》第5期),向读者描绘了大同世界的五光十色,展示了固守理想阵营的艰难过程,叙说着一个理想神话慢慢毁灭的悲哀。该小说以虚拟的鄱阳湖一个大岛为背景,但是作者却说他的这部作品不是鄱阳湖文学可以框定的。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论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论书,其中好几篇论文都说《匪风》是当代中国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典范。我跟作者当面交流:“你这个文本的主题与题材必须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才能表达清楚。”他笑了笑:“也许你的认识是正确的。”
HLB((就是我)的《桃花墩》(200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作品写荒诞的特殊年代,一个右派被派晚上去义务送信,来往经过鬼怪出没的鄱阳湖荒岛桃花墩,心情由得意到恐惧,由恐惧到平静、到亢奋。写到人物到了桃花墩时,把人性的恢复与感情的张扬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人是当时专政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受多了岐视与欺凌,到了鬼怪出没的荒野,反而自由放松了,觉得自己是个人了,精神昂扬了起来。作者又把桃花墩的环境进行了诗化,把个阴森可怖、人迹不至的荒野之地,描绘成右派分子找到的美妙的春归之处,让读者去体会荒诞年代极“左”路线时期,现实生活的荒诞与可怕——现实比鬼怪出没的荒岛更恐怖。小说的背景是虚拟的鄱阳湖一个荒岛,但是作者不承认是鄱阳湖文学,接受的是评论界认定的新伤痕文学。作者回答记者:“我的这部作品表现手法以魔幻现实主义为主,掺进了唯美主义与意识流。让读者五味杂陈,在欣赏鄱阳湖美景的时候也流着辛酸的眼泪。
周美兰的《鄱湖水鬼》(201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算是别样风格的悬疑小说,一边是江南旧镇的慵懒生活和悠悠风情,一边是鄱湖诡异空间的惊悚探险和生死博弈。失踪迷案未了,连环命案又生。是水鬼,还是人祸?令人震惊的秘密就隐匿于此,把读者卷入时空交错之中,这纯粹是鄱阳湖文学。作者回答记者说:“我之所以采取魔幻手法创作这部小说,一方面是我积累的素材决定了作品风格,另外还有我创作的主题是现实主义的,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我与她在QQ里交流指出:“魔幻现实主义,本来也是写现实,是提升现实的意境,把现实魔幻化,给现实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你对记者的回答有欠妥当。”
看他们小说的特色,《匪风》和《桃花墩》别出心裁,异帜独擎,从人物精神层面挖掘,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鄱湖水鬼》思想深度稍逊一筹。但故事构思也别具匠心,特别是细节描写具有女性的细腻与婉约之美。《鄱湖水鬼》当时出版的时候省里大肆宣扬,美女作家嘛,应该应该。
原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上世纪连获三个真正全国大奖的作家陈世旭先生,对熊正良、HLB十分赏识,曾对何连宝组织省文联与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过他的作品研讨会。
遗憾,陈世旭、熊正良是江西南昌县人,已去广州发展多年了,周美兰是江西余干瑞洪镇人,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就在北京定居。唯HLB是南昌市人,在江西,虽然像廉颇老矣,尚能日食斗米,肉十斤,但他喜欢在灯火阑珊处,深居简出,在家修身养性。
所列事实没有水份,但观点未必正确,作为抛砖引玉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