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穴位系列详解——手三阳经
标签:
手三阳经络图健康 |
分类: 文献资料 |
(1)手阳明大肠经走向图
【2】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
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http://s4/mw690/001vcAXzgy6E7phjKrV93&690" TITLE="人体经络穴位系列详解——手三阳经
http://s7/mw690/001vcAXzgy6E7pjNgmW16&690" TITLE="人体经络穴位系列详解——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左右各20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经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入两筋间,沿小臂桡侧上行至肘外侧,经上臂后侧桡侧缘上肩,出肩峰前侧上行交会于头部,下入缺盆络肺,过膈肌属于大肠。由锁骨上窝分出支脉1上行颈旁,过面颊入齿槽,转回出挟口旁,交会于人中部,然后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挟鼻孔两旁接足阳明胃经。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目黄,口干,鼻流清涕,鼻血,齿痛,头肿,喉咙痛,肩、臂前侧痛,食指不能运用,经脉所过部位热肿、寒热。
内脏——脐腹部疼痛,肠鸣,大便溏泄,便秘。
本经主治病证:头、面、胃、肠、神志病、皮肤、发热。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穴;井穴)
位置:手食指末节桡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颐颔肿,下齿痛,耳聋,耳鸣,青盲,热病汗不出,昏厥,中风昏迷,喘咳,肩痛引缺盆,发热。
二间(手阳明大肠经穴;荥穴)
位置: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喉痹,颔肿,鼽衄,目痛,目黄,大便脓血,齿痛、口干,口、眼歪斜,身热,嗜睡,肩、背痛,振寒,食指病变。
三间(手阳明大肠经穴;俞穴)
位置: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手指及手背肿痛,鼽衄,唇焦、口干,嗜睡,腹满,肠鸣,洞泄。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穴;原穴)
位置:手背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
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http://s6/mw690/001vcAXzgy6E7plb3Vj85&690" TITLE="人体经络穴位系列详解——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穴、止于丝竹空穴,左右各23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无名指末端,上行小指与无名指间,沿手背出小臂后侧两骨间上行,过肘尖,沿上臂后侧向上过肩部,交出足少阳胆经后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由膻中分出支脉1上行出锁骨上窝向后至后项连系耳后,直上出耳上方,弯下向面颊,至眼下。由耳后分出支脉2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交面颊,至外眼角接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于委阳穴处脉气相通。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耳聋,外眼角痛,咽喉肿痛,腮、颊部疼痛,耳后、肩及上肢外侧经脉所过部位疼痛。
内脏——腹部胀满,少腹实,小便不通,水肿,遗尿,尿频,尿急。
本经主治病证:头面疾病、神志病、发热。
关冲(手少阳三焦经穴;井穴)
位置:手环指末节尺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热病,心烦,咽喉肿痛,中暑。
阳池(手少阳三焦经穴;原穴)
位置: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肌腱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目赤,咽喉肿痛。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位置:小臂背侧,阳池穴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展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支沟(手少阳三焦经穴;经穴)
位置:小臂背侧,阳池穴(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肌腱尺侧缘凹陷处)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展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头痛,胸、胁痛,肘、臂痛,落枕。
三阳络(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小臂背侧,腕背横纹上展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耳鸣,热病。
天井(手少阳三焦经穴;合穴)
位置:臂外侧,屈肘,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偏头痛,胁肋痛,颈项痛,肩、臂痛,瘰疠,瘿气,癫痫,肘、臂痛,
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瘰疠。
翳风(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疠。
瘈脉(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头部,耳后乳突中央,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中下1/3交点处。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风,呕吐,泄痢。
颅息(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头部,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上中1/3交点处。
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风,呕吐涎沫。
耳门(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面部,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角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目赤肿痛,眼睑 动,癫痫。
(3)手太阳小肠经走向图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http://s12/mw690/001vcAXzgy6E7q7m2Ppbb&690" TITLE="人体经络穴位系列详解——手三阳经
http://s10/mw690/001vcAXzgy6E7qkNTaFa9&690" TITLE="人体经络穴位系列详解——手三阳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左右各19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沿手背尺侧上行至腕部,出尺骨茎突直上,沿小臂尺侧外缘上行过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间,沿上臂尺侧外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交会于督脉大椎穴,再向下入缺盆,络于心,再沿食管过膈肌至胃、属于小肠。由缺盆分出支脉1沿颈部上至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穴)。由颊部分出支脉2上行目眶下,抵于鼻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后斜行络于颧部。
本经所主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
本经主治病证:头、项、耳、目、咽喉、热病、神志病。
少泽(手太阳小肠经穴;井穴)
位置: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中风昏迷,热病,耳聋,耳鸣,肩、臂外后侧痛。
后溪(手太阳小肠经穴;俞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位置:手掌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上,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急,盗汗,热病。
阳谷(手太阳小肠经穴;经穴)
位置:手腕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耳聋,热病无汗,癫痫,腕痛,头眩,目赤,颈颔肿,臂外侧痛。
支正(手太阳小肠经穴;络穴)
位置:小臂背面尺侧,阳谷穴与小海穴连线上,腕背横纹上展5寸。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指痛,肘挛。
小海(手太阳小肠经穴;合穴)
位置: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肘、臂疼痛,癫痫,头痛,目眩,耳聋,耳鸣,颈项痛,肩臂外后侧痛。
天窗(手太阳小肠经穴)
位置:颈外侧,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后,平喉结。
主治: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颈项强直,暴喑,颈瘿。
听宫(手太阳小肠经穴;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
位置: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