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叶潼小美潼小小旅行家潼潼5岁育儿杂谈慢有理 |
分类: 育女心经 |
星期六的上午,潼一个人坐在客厅沙发上,上午的阳光斜斜地透过暖黄的纱帘照在她身上,她正认真翻着手里的故事书,缓慢而仔细,一缕头发从耳后钻出来挡在额头,潼轻柔地又把它夹在耳后,不紧不慢。我叫她吃饭,她未应声,我又提高了声调催她快点,她慢慢地抬起头,与我的期望的速度明显不成比例,她显然还沉浸在书中的情节中,看到我不悦的表情,嫣然一笑,缓缓地说“妈妈,我觉得你温柔一点会更美。”
我一怔,是啊,我承认我刚才有那么一点河东狮吼,谁让你那么慢腾腾的,我想,我越让她快,她反而慢得有理了。我同意,慢其实不是绝对的,是与我的期望值有关联的。可我为什么非要要求她的步调和我一致呢,慢如果不耽误吃饭,不耽误睡觉,不耽误学习,相反,能让她的行为举止变得从容,变得专注,变得淡定,变得更智慧,有什么不好呢!
不得不承认,某些时候,慢也是一种美,不紧不慢、处变不惊、张弛有度、淡定优雅的美。
近日闻听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又被李安拿了,他是我喜欢的导演,我欣赏他由内到外的优雅气质,面对镜头、媒体始终淡定自若笑如处子,举手投足谈话间的慢格调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之合作过的人也都称赞,他在工作中始终也是不疾不徐的处事态度,有一种运筹帷幄的智者风范。
我始终觉得,在这种慢调的状态里,人的状态很少有不美的时候,少了份急促少了份慌张,多了份淡定多了份优雅。可是一旦面临急迫的时候,一旦要面对速度的、利益的、得失的时候,美的状态就会被瞬间打乱,因为没时间也没心情去整理仪态,自顾不暇了。
赫本是很多人眼里的优雅女神,她的美丽,绝非妖冶的美、俗艳的美,是有内涵的美,深刻的美。她的美是冷峻、高贵,是淡极始知花更艳的那种端庄圣洁的美。能够拥有这种外在美的人,品位必也是很高的,我所知的,她一生淡泊名利,虽然红极一时,但始终在追求自己那份恬淡的幸福,活得自然真实。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越快的生活越是记忆淡薄,越慢的日子越是惊心地深刻,慢的度与记忆的度成正比,快的度与遗忘的度成正比。
你不得不承认,在自己人生当中,总有一段时光是你最难以忘记的,往往是最悠闲的一段日子,没有功利,没有金钱,甚至朋友都少得可怜。那段日子生活节奏是如此之慢,天气好的时候,你骑着车去农村菜地旁逛逛,看看机井里的水是拐了几道弯才流进菜地的,青菜是怎样一把把从田间拔出来的,树枝和叶子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小生命体,你甚至可以感受得到农民在田里的劳作心情,会想象汗水划过他们脸庞的弧度,便自然会感觉出一种充实,心里也会生出一种富足和幸福,虽然那生活并不属于你,而你竟然能用全身心去体会到属于别人的一种幸福。
有时候,你也会固定去一个小饭馆吃固定的食物,那种味道是一生都不会忘记并努力追寻的,你悠闲地吃着,不紧不慢地品着。门前有人来人往,有狗跑来跑去,有阳光晒在腿上久了会发痒,有炊烟呛得眼睛发酸,有吆喝声、煎炒声,声声入耳,这时,虽市声隐隐,但你却听着亲切看着入迷,因为这里藏着一些让你慢下来才能看见的东西。
话扯得有点远了,我想说的是,慢是一种节奏,在这个越来越快的社会生活里,要想慢下来,是需要很大勇气和魄力的。但一旦慢下来,并养成一种习惯,就会形成一生的美丽气质,就像赫本、苏菲玛索、李安,让人过目不忘。
我注意到潼,不是那种张扬伶俐的小孩,说话不像寻常小孩那般叽叽喳喳伶牙俐齿,做事也慢条斯理,甚至吃饭喝水也是慢吞吞的,但她很有自己的主见。如果我一味要求她提高速度和效率,势必会引来叛逆和对立。不如就顺着她的思路,讲明道理,让她在规定的时间里,把该干的都干了,该做的都做好。具体她如何安排进度,速度又怎样,就无关紧要了。
但适当的时候,也会告诉她,快和慢都不是绝对不好,或者好,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跑步或竞赛,就是越快越好;而创作一件艺术品,就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越精细越好,比如走路或跳舞,也不是越快越好,而是以好看和优美为标准。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经验,让她自己从中找到规律,而不是由我来为她营造一个固定的模式,很多时候,她自己想出来的比我说给她的要更深刻。
潼现在已经5岁了,是有自己主意的时候,同时也不希望别人过多干预她。我能做的就是建议建议建议,我发现,如果我说得有道理,她还是会听的,如果我强迫,她会先反抗,然后也会服从,但很不情愿,并且再犯的几率也大。所以不能强势干预,否则她的个性和思维必将会被打乱,那样的话,她将很难建立自信和良好的性格。
反之,慢也有慢的道理。吃饭慢,细嚼慢咽消化好,欧洲人喜欢慢餐,往往一顿饭能吃上3、4个小时;看书慢,书中的知识记得更牢;走路慢,只要体态得体,慢行比快行要更优雅;说话慢,深思熟虑,更有亲和力;开车慢,安全第一;干活慢,俗话有云慢工出细活;生长慢,我们应当把慢生长扩大到整个生活环境中,不止指人,也包含我们的食品,慢慢培育,慢慢生长,来抗拒“时间就是金钱”带来的快速引发的全球食品质量问题。
话题又扯远了。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面临越来越多的“快速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早教”引发的“拔苗助长”,我觉得应该停一停了,听听孩子自己的心声,潼这样告诉我“我喜欢玩,不喜欢留作业”,没有哪个小孩不喜欢玩的。
我认识一个小男孩的妈妈,孩子本身很聪明,他妈妈给他安排的晚上课程是,周一周五上英语课、周二周四围棋课、周三是思维方面的一个课程,并且又给他报了一个教辅中心,一年不限课时上课,为了赢回一年的学费,母子俩周六周日全天泡在中心里,两天竟然上了二十几节课,其中有体育、数学、科学等等等等,她妈妈自豪地说“我们家孩子什么都会”,当我问她“孩子喜欢这样安排吗”的时候,她妈妈兴奋地告诉我“我儿子特别喜欢上课”。这对母子的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周一到周日,除了幼儿园,下课后,每天都要奔波在上课的路上,孩子哪有时间玩,甚至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他根本没时间想想“自己是否喜欢这样密集的上课”。
我现在正在看一部美国影视剧《老友记》,里面描绘了当下美国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快速聊天、快速求职离职、快速交友分手,什么都是快节奏的,全然没有心境上的悠然和享受,又何来珍惜,看得我常常跟不上他们的思维节奏。随着列车的不断提速,人类也搭上了这趟越来越快的生活列车后,突然发现自己再也下不来了,我们被速度、感官、刺激绑架了,我们也许不喜欢,也许已经萌生退意,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一种遍布宇宙的、入骨入髓的气氛已经牢牢存在了无形中了。
所以,慢成了一种奢侈,一种不合时宜,一种特立独行。同时也是一种令人无限怀旧和憧憬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个名为SlowMovement运动,短短几年就有几十个国家、八十几万会员参加,它没有组织,只一个简单的理念,唤醒被速度捆绑的人,劝导人们慢慢吃、慢慢呼吸、慢慢思考、慢慢休闲、慢慢爱。
借用SlowMovement网站上的一句话:“慢活并不是将每件事同步化,而是希望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种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尽量以音乐家所谓的TempoGiusto(正确的速度)来生活。它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和万用守则,只是让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步调,如果我们愿意腾出空间容纳各种不同的速度,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
最后还是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孩子的教育上,事实上,慢并不是“不好”,速度对于孩子来说,有利有弊,慢也并不意味着“不快”和“落后”,从某种角度来看,“慢”引申了“仔细”“耐心”,“慢”充斥着一种无形的优美,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有快和慢的平衡。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耐心观察她们的举动,善于发现她们的优点,小心呵护她们的性格,给她们一个充分拓展自我的空间,让她们的个性绽放独特的美丽!
我的更多即时消息,请关注这里:小美潼的微博
喜欢旅行的朋友,欢迎进入我们一家三口的“旅行视界”,看我们如何带着宝宝从9个月开始,走遍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希望我们的旅行经验能分享给大家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