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2159302h829607e0ea70&690
多年前,歌手崔京浩的一首《父亲》,既让为人父母者为之撼动,更唤起为人子女者对生命之源与养育之恩的深思。
笔者十分推崇开头的几句歌词:“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情真意切、生动而又形象。
由此联想到:人在成长过程之中,父母以及亲人正是我们步入遥遥旅途的“登天之梯”,这一阶梯,因人而异、或短或长;就“质地”而言,或优或劣;一个人享受梯子的时间越长,毫无疑问是幸福之人,但再长的梯子,也难以护送一个人走完全部的人生历程!
之后的日子,更需要的则是由自己的文化、学识、人格、能力等综合因素缔结的“圈子”。尽管我们曾经提倡过大家要“五湖四海”、要“博爱”,但事实上的圈子(从社会学意义来理解,类似于“亚群体”一说),却直接关系甚至影响到人的绝大部分社会生活。各类“圈子”的形成,基本上摆脱了血缘和亲情,更多的则是由信仰、兴趣、爱好、学识等因素为平台而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不排斥其中的功利性,但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汇和思想的碰撞。
圈子有大有小、层次有浅有深、品位有高有低,但身在其中的成员所思考的、所践行的、所追求的,既有自己的选择,更多的则是由一个团体共同营造的氛围所决定。
平生很赞成这样一句话:观察一个的品行学识、为人处世如何,看他(她)周边的朋友圈就知道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最好的注脚!即使是《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所扮演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角色,也只是短暂的!
与圈子密切相关的就是人生的位子(或者说位置),人一旦被社会化,就得有相应的社会角色。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位高权重之人显然是社会的栋梁之才,能够引领社会潮流,他们是时代的英雄。如我等之人的黎民百姓仅仅只是社会这部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而已,扮演的社会角色最多也就两、三个。位不在高、有为就行;权不在大、谋好就成。
作为常人,在一生中能够“抓住梯子、珍惜圈子、摆正位子”也就算得上圆满的人生了,难道还能有更大的奢望吗?
http://s8/middle/52159302h829609b69167&690
加载中,请稍候......